莫斯科鉗工果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6章 觀眾反響十分“激烈”,剝削好萊塢1980,莫斯科鉗工果沙,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番繁文縟節之後,放映廳的燈光暗了下來。加農炮集團出品(CannonGroupPresents)的字樣出現在銀幕上。
強勁的迪斯科鼓點開始從揚聲器裡發出,銀幕上跳出了一個大建築,外面的旗杆上飄揚著各國的旗幟,一群人大叫著跑進了建築。
這個開頭很不錯,羅納德暗自評價。寥寥數筆就勾勒出了1994年的末世景象,接下來會是什麼?冷戰變成熱戰?外星人入侵?還是小行星撞擊地球?
一連想了幾個現在好萊塢劇本里最流行的災難,羅納德趕緊收拾心神,好好看電影。作為買手,主要的任務是從觀眾的角度看電影,而不是搞什麼分析。
三個男女歌手,穿上了閃閃發光的白色鑲鑽演出服裝,在舞臺上唱跳著迪斯科風格的歌曲。
還真是想不到啊?這個建築裡不是聯合國開會應對危機,而是一個演唱會。
不對,也不是演唱會,而是歌舞選秀,觀眾的心跳,和呼喊的分貝,決定了選手是走是留。
第二個上臺的是男女組合,他們沒有樂隊伴奏,只有一把木吉他,唱的也不是時下流行樂,更像六十年代嬉皮士喜愛的鄉村搖滾。觀眾一片寂靜沒有喝彩,有些人不耐煩地站起來讓他們下去,還有些開始朝臺上扔東西。
畫面一轉,一男一女兩位歌手還是面帶微笑的演唱,觀眾逐漸坐下仔細聆聽,監控室裡觀眾的心跳逐漸達到了150.總監被驚呆了,決定放點噪音破壞演出。
羅納德也被驚呆了,這電影拍的還不如羅傑·科爾曼呢。怎麼說呢,好像一個大學生去科爾曼導演的片場參觀,然後回去自己鼓搗出來的業餘作業。
接下來的情節更加荒誕不經。選秀總監居然是撒旦變得,他們放噪音故意壓低兩人組的分數,然後簽下女歌手比比,不要她的搭檔兼男友阿爾菲。電影已經從音樂片進化成了神話片。
不過主角這兩個名字有點意思,羅納德看到這裡不由笑出聲來。阿爾菲(Alfie)是1966年邁克爾·凱恩主演的一同名部電影主角的名字,他在裡面演一個叫阿爾菲的情聖。
這部不到100萬美元成本的不列顛小成本製作,在阿美利加大賣1800萬。羅納德上課的時候也看過。
而女主角比比這個名字,熟知搖滾音樂八卦的人都知道,這是影射搖滾樂比較知名的骨肉皮比比·布林,睡遍了當紅搖滾樂隊。
羅納德的笑聲引來旁邊美女的一陣白眼。她已經快受不了這爛片,要走人了。“還好這個阿美利加的帥哥沒收自己電影票錢,否則非讓他退錢不可。”
羅納德看到這裡,已經打消了買片的念頭。開場第一卷膠片(11分鐘)就讓觀眾已經想走人,後續劇情神仙也救不會來了。
大部分觀眾無非出於禮貌,不像在電影節開幕影片裡提前退場。有些觀眾已經開始打瞌睡,隨即他們被一陣歌舞吵醒。
場景突然從辦公室跳到了一個洞穴裡,一群魔鬼開始載歌載舞,勸女主比比咬一口大蘋果。
羅納德看向坐在前排的胖子製片人,他正在搖頭晃腦地隨著音樂開心。這世界上人類的悲歡真的不相通,胖子正沉浸於自己偉大的電影歌舞場面,而觀眾只覺得吵鬧,妨礙了他們睡覺。
接下來的劇情不提也罷,連羅納德都看不下去。只有在兩個地方,他從昏昏欲睡中被驚醒過來。
第一次是撒旦變身的製作人,簽下了女主角。馬上她的唱片銷量開始暴漲。伴隨著吵吵鬧鬧的歌舞入睡的羅納德,突然沒了背景噪音後驚醒,看了兩眼銀幕。
“但是我還沒有錄歌呢?為什麼就能先開始賣唱片了?”比比不解的問。
“這就是生意的真諦,你先賣出去,再開始製作。”撒旦笑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