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鉗工果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6章 眨眼之間,剝削好萊塢1980,莫斯科鉗工果沙,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比作白日夢。其實這兩者之間,是有非常深刻的生理學聯絡的。”沃爾特·默齊指著羅納德的腦子,畫了個圈圈:
“我們的大腦能夠理解電影剪輯,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電影的剪輯,和日常生活經驗完全不符合,為什麼在正反打過肩鏡頭之間切換,我們就能理解這是角色在對話?你見過誰說話的時候跑來跑去的嗎?”
羅納德搖搖頭。
“我們能夠理解電影剪輯,是因為我們經常夢到類似的鏡頭切換,我們的大腦每天都在睡覺的時候剪輯,我們已經習慣了做夢,所以看電影的時候才能理解劇情毫不費力。”
“而我們的大腦,在處理語言的時候,用的可能是同一個部分,所以一句話說完,我們的大腦好像也理解為需要大幅度改變場景,也會眨眼來適應這種轉變。”
“那我剪輯的時候,看著角色眨眼來剪不就行了?”羅納德問道。
“唉……”,沃爾特·默齊不耐煩地敲了敲羅納德的頭,“想想你高中學過的邏輯學,羅納德。大腦大幅度處理場景轉換隻是眨眼的一種原因,其他原因也能導致眨眼的。這是一個充分條件,而不是必要條件。
比如我們打噴嚏的時候就會眨眼,感覺眼睛乾澀的時候也會眨眼,說謊的時候也會眨眼,這些都不能被當成剪輯的指標。”
“況且不是每個演員,都能這麼入戲,有時候他們真的只是在念臺詞。”沃爾特·默齊糾正了羅納德的想法,“我的意思是,如果演員真的非常棒,你可以用時候檢視眨眼時間的方法,來驗證你剪輯點的選擇是否正確。”
羅納德點點頭,“但是所有人的眨眼時間選擇,都是一樣的嗎?比如看電影的時候,我眨眼的時間,是不是和你眨眼的時間一樣呢?如果一樣,我才能用眨眼作為標準來檢查自己的剪輯點選擇。”
“你的想法非常好。我的經驗說,絕大部分,我的意思是95%以上的人,他們的選擇是一致的,我們不需要顧忌那5%的人,只要專注於絕大多數觀眾的行為就行了。”
“為什麼那5%會不同呢?”
“那5%大多數是電影從業人員,注意力在自己專業相關的地方,比如燈光組人員注意看燈光,表演老師注意看演員表演,試映的時候總有些業內人士,還有影評家,他們總是在找你電影裡的紕漏,找些他們可以批判的地方。
所以他們和一般觀眾的注意力不一樣,思考的內容也不一樣,所以眨眼的時間點也就不一樣。”
“實際上,如果我們有一臺神奇的攝影機,能拍下暗中的觀眾眨眼的行為而不干擾電影放映。那麼我們在銀幕後面放一臺這樣的神奇攝影機,拍攝觀眾在觀看電影時候的反應。
事後我們看這臺攝影機拍下畫面的時候就會看到,如果電影剪輯的順應規律,95%的觀眾會在相同的時間眨眼。
如果這臺神奇攝影機能夠捕捉到觀眾眨眼時,眼睛的反光,我們就會看到,在黑暗中,每個觀眾都在你的剪輯點上眨眼,就像漫天星辰,同時閃爍了一下。”
羅納德被沃爾特·默齊描繪的科學理論和藝術畫面震撼了,就在這間辦公室坐了下來,開始從頭看“現代啟示錄”的剪輯。
他發現每個鏡頭都安排的恰到好處,就在剪輯點的時候,觀眾的大腦正好也到了剪輯點,也在想著下一個鏡頭了。
沉浸在新的知識中,不斷把自己的想法和成片對照,羅納德都沒注意時間的流逝。很快四五個小時過去,他被一陣電話鈴聲從那種興奮狀態中驚醒。
羅納德搓搓臉,接起了電話,“這裡是沃爾特·默齊的辦公室。”
“我是迪士尼影業的托馬斯·威爾希特(ThomasWilhite),請讓默齊先生接電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