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鉗工果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三十六章 削足適履剪輯法,剝削好萊塢1980,莫斯科鉗工果沙,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鳥騎馬,在遠景裡面看上去不是特別的搶眼。
羅納德快進了一段,發現整部電影拍攝的節奏,和自己擅長的商業片完全不一樣……鏡頭的長度要比好萊塢現在的鏡頭,長出一倍左右,甚至感覺上有一種五十年代電影的節奏。
但是這些畫面,都是近年的電影裡很少看到的一種大自然,一眼看上去,就能生出一種空曠和野性的情緒,非常的獨特。
“哦,上帝,這部電影真的非常獨特……”,羅納德前後快進了好多次,發現自己也沒法剪。
“是啊,是啊,你看這裡”,科斯特納找到了剪輯機上另一段畫面,是狩獵野牛的場景,裡面有兩隻野牛,在夕陽下的魔術時間的光照條件下,好像和鏡頭髮生了一些特殊的化學反應。
印第安人要狩獵野牛,但是他們並不浪費,而是隻取自己生活所需,射倒了野牛以後,還要為他們祈禱,感謝他們為自己奉獻了食物。
這和剛才的場景裡,白人殖民者在樹林裡,打死了一堆動物,但是隻取了最有價值的毛皮部位,把其他部分的動物就浪費在大自然裡,形成了一種鮮明的對比。
問題在於,要達成這種讓觀眾感同身受的感覺,自發的認同達科塔族印第安人那種和自然和諧共存的哲學,對白人工業化裡那種殘暴和浪費生出反感,這些冗長的畫面是必不可少的。
也就是說,這部電影內生的節奏,就是緩慢的,抒情的。而不是戲劇衝突的,快速的。
羅納德也陷入了沉思,要實現這樣的讓觀眾移情的感覺,三個小時的時長確實不夠啊……
如果給他更長的時間,那毫無疑問沒有電影院會願意給很多銀幕的。但是如果像普通的好萊塢電影那樣剪,那還不如留著原來的剪輯節奏,甚至只保留一半的情節,也比亂剪要感人。
“咦?”羅納德想通了一件事情。
當年他和沃爾特·默奇那裡學藝的時候,默奇曾經教過他,除了通常的,根據素材本身的節奏和走向來剪輯的通常做法,還有另一種剪輯方法可以嘗試的。
“這樣,我這裡有個辦法,你們嘗試一下……”
說著,羅納德換上了第一盤剪輯帶,然後轉動大轉盤,到了快進的檔位。
“滋……”馬達帶動著剪輯帶在快速前進,到了十分鐘的地方,羅納德咔嚓一下轉到了暫停的檔位。
“這裡,開場十分鐘。要有一讓觀眾全心投入的小高潮,你看這裡是什麼?”
“嗯……是鄧巴中尉為了戰爭的勝利,衝進了敵人的陣地的畫面……”科斯特納看到了監視器上面是一個騎兵的特寫,正是他自己的扮演的鄧巴衝陣的畫面。
“嗯,記下來……”
羅納德又按下了快進,前進到了二十分鐘,“這是什麼?”
畫面上是一個西部時代,常見的大篷馬車,這是鄧巴中尉拿到了最偏遠的邊境哨站,給他了前進命令以後,找到了唯一一個會去那裡的馬車伕,上路去西部前沿的鏡頭。
“嗯,這個不錯,就是一個劇情轉折點……”
“滋……”他又往前快進到了三十分鐘,“這是什麼?”
畫面上是一鄧巴提著桶,在一個湖邊取水,看到了湖裡有著鹿的骨骼,發現,這裡充滿了危險的鏡頭。
“這個點是鋪墊鄧巴中尉,就要進入最危險的印第安人出沒的前哨的畫面……”科斯特納以為找到了羅納德的思路,主動的往筆記本上記。
“這個不行,繼續往後,滋……滋……咦,這個是什麼?”羅納德往後快進,發現了一個鏡頭,是三個把臉塗成了紅白相間的花紋的印第安戰士。
“這是野蠻的科曼奇族戰士,殺死了那個馬車伕,這樣就沒有人知道鄧巴中尉在哪裡了……”科斯特納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