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鉗工果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五十八章 男明星也要搶西雅圖夜未眠,剝削好萊塢1980,莫斯科鉗工果沙,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全能演員的理論,就是說一個明星必須適合各種各樣的型別片。
好萊塢已經走出了大片場制度,那時候的明星,是定位在某一種型別的角色裡的。
比如吉米·史都華永遠是正直的,有知識有操守的小鎮青年,約翰·韋恩永遠是那個粗糙的,沒受過良好教育的紐帶。格蕾絲·凱利永遠是富家女,貝蒂·戴維斯永遠是不漂亮的那個。
這種情況到了大片場的後期,非常的嚴重,以至於英格麗·褒曼拍攝“卡薩布蘭卡”的時候,開玩笑說男主角亨弗萊·鮑嘉那身風衣在所有的電影裡永遠沒有換過。
這在當時的大片場時代,是很有意義的。那時候的阿美利加,觀影市場龐大,大片場幾乎每週都有新片問世,人們往往是到了電影院再選擇觀看哪部電影的。
明星定位在某一型別的角色上,有助於幫助觀眾瞭解他那部電影到底是什麼型別的。而且那時候的拍攝流程非常快,沒有太多的精雕細琢的餘地。
很多時候在片場改劇本,或者劇本里沒有對話,讓演員自己發揮也是經常有的事情。長年累月的演繹一個角色,對演員的表演是非常有好處的。正如當時的製片廠老闆說的,我不要精品,我要下週三上映……
在這種情況下,市場上給明星分工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降低成本的做法。當時的電影界,只有好萊塢的市場大到了可以這樣做。不列顛的電影圈,就不可能支援這種分工,一個明星得又能演好人,又能演壞人,否則就不能立足。
但是到了電視崛起的五十年代以後,電影變成了一個小眾的市場,漸漸地,如果作為演員只拍一種角色的話,你就會沒有足夠的電影開工了。
但是大片場時期留下的傳統還在發揮作用,演員,特別是男明星,總是被劃分成不同的型別,喜劇演員,動作演員,愛情劇明星等等。好萊塢的製片方,也一般會參考這種劃分,來找合適的明星出演角色。
古老的理論已經過時,卻還在指導好萊塢的電影拍攝。很多時候,男明星已經有了一種新的自我定位——演技明星。我就是一個有演技的明星(代表不管什麼型別的電影都可以來找我演)。
之前湯姆·克魯斯喜歡找大牌導演合作,哈里森·福特主動轉型演浪漫愛情電影,都是這種思路的體現。
但是這位保羅·莫里茨的導演,提出的理論把這種全能的定位,限制在了男明星的範圍裡。他指出,過去的二十年,好萊塢的女明星還是固守幾種型別的固定角色。
尤其是愛情角色,那些全能男明星的愛情對手,才是女明星價值上升的最重要的角色。每位拿到一百萬美元片酬的女明星,無一例外都是透過這種型別的角色上位的。
唯一的例外,似乎就是西格妮·韋弗,但是她的兩大知名角色,“異形”裡面的戰士,和“上班女郎”裡的碧池,不依靠男人獨立完成了邁向高片酬的地位。
要說這位保羅·莫里茨的導演能力不怎麼樣,但是理論能力著實不錯。本來羅納德和卡梅隆開創的區別於傳統形象的女明星的道路,已經有一些製片人和導演開始追隨,但是這篇文章一出,女明星本身就開始發現事情的真相了。
與其去追求那比較渺茫的機會,不如還是先拿一個好劇本,和男明星演一個好角色,先把片酬拉上來,以後再說吧。
因此,當諾拉·埃夫隆開始寫羅納德監製的浪漫愛情劇本的訊息一傳出來,所有的女明星都知道這是一個大大的機會。
……
“你先來告訴我嗎?”
羅納德跑去紐約巨人隊的小聯盟球場,看“紅粉聯盟”的拍攝。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沒有愛情戲的大女主電影,湯姆·漢克斯在裡面演一個酒鬼教練,既嫌棄女性打棒球,也被女隊員嫌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