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6
木蘭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分卷閱讀76,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木蘭竹,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用文字記錄,針對每種樂器的指法。
這樣的樂譜不好傳世,音階和節奏後人都無所得知,所以有“古曲無法完全復原”的說法。後世復原的古曲都是新的編曲,一張古曲譜能編出無數種樂曲。
李玄霸雖然前世沒多少音樂素養,簡譜符號還是認識的。他一邊跟著指法練琵琶,一邊琢磨等以後當閒散王爺後,要不要給後世音樂界做點貢獻。
這是以後的事了。現在他只是想一想,說不定長大就忘記了。
如今的曲譜雖然難以傳世,但很適合教授樂器。李玄霸和李世民對著曲譜練了一刻鐘,就能把曲譜彈出來了。
李世民笑道:“阿姊譜的曲真好聽,若傳出去,肯定會傳遍大街小巷。”
李玄霸板著臉道:“現在不能在外人面前唱。會影響阿姊的名聲。”
李世民臉一垮:“我討厭名聲,動不動就名聲名聲,真煩。”
李昭笑道:“沒關係,我關上門自己唱。不過雖不能唱這首詞,等曲譜好之後,一定會有許多人新填詞,三郎的才名仍舊會傳遍大街小巷。”
李玄霸道:“謝謝阿姊。”
這正是他想到的職業規劃路線,阿姊要幫他完成第一步了。
整理了他會背的詩後,李玄霸頭疼地發現,詩不夠用。
滿打滿算,他就會背百餘首詩。若要符合人設,能用的就更少。而且唐朝之後的詩,可能韻腳與唐朝不同。現在他年幼,可以用“才學詩所以韻律不規整”勉強糊弄過去,但長大後就不行了。
隋唐重詩,就是高官若不喜詩詞都會被人排擠。如唐朝大臣楊纂,身居高位又是能吏,就因為不喜作詩,被斥責不懂風雅,被同僚鄙夷。
李玄霸也試過自己寫詩,但天賦實在不行。每次聚會都作詩,李玄霸可沒有那麼多詩做。
如何不讓其他人邀請他作詩呢?李玄霸思來想去,趁著魏晉遺風未過,給自己打造一個標新立異的“狂士”形象。對外說“我不喜作詩”,多作詞,偶爾作一兩首詩展現自己的才情。
後世“詩詞”並列,好像詞與詩一樣都是“傳統文學”,其實不是。
“詞”全稱“曲子詞”,是從市井開始流行的“流行通俗歌詞”。
民間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有曲子詞;隋唐開始發展,如《河傳》《楊柳枝》原本就是隋朝的民歌;到了盛唐,大量文人參與創作曲子詞,文人詞興起;北宋厚積薄發,造就了“宋詞”的輝煌。
“詞牌”的平仄規定,其實就是“古樂譜”。先有了第一首詞曲,傳唱度上去後,其他文人跟著這個樂譜繼續填詞,然後形成了一個“詞牌”。用後世比喻,就是“翻唱填詞”。
如《滿江紅》就是柳永創的新調。柳永少年時是青樓常客,樂工每譜了新曲,都會找柳永填詞。新曲流行後,文人們跟著填詞翻唱,《滿江紅》的詞牌才流傳下來。
現在正是詞的草創階段,詞牌很少。李玄霸隨便從後世拿出來一首詞,都是“新曲”,平仄韻腳都是他說了算。如果詞中有不合適的字眼,他能隨便改。
詞現在是“民間藝術”,填詞現在雖是文人偶爾做的雅事,但你要求某個文人去填詞,就是把文人當樂工。上層貴族雖然會跟著傳唱,但不會自己寫曲子找李玄霸去填詞。
楊廣倒是能找李玄霸。但以楊廣的性格,他只會自己填詞,讓別人傳唱。
這之後李玄霸的“文人路線”就很清晰了。
在他還需要看人眼色,參加文會的時候,若被人點名要求風雅,他就譜曲填詞,偶爾遇到正好適合自己會背的詩的場景,再拿首詩證明他會寫,只是不愛寫。
等名聲打響之後,他就主業寫文。駢儷文他寫不好,就寫秦漢的散文,提前開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