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分卷閱讀619,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木蘭竹,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綿兩三百年,在唐朝快滅亡的時候,就把吐蕃也拉著一塊兒入滅了。

李玄霸不想讓大唐在吐蕃身上耗費太多精力。他原本想趁著吐蕃還未統一時做點什麼,但做的所有謀劃,都敗給了吐蕃的地利。

後世去過西藏的人都知道,就算有現代醫學的保護,大部分人上青藏高原仍舊會有較為嚴重的高原反應。

吐蕃人憑藉地利,打大唐是“順流而下”;大唐要打吐蕃,就是“逆流而上”。行軍難度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更慘的是,吐蕃隨便佔大唐一點地方都能轉化成自己的力量;大唐打下吐蕃的領土後只能退回原地。在科技不能戰勝大自然的時候,封建時代的人佔領貧瘠的地方得不償失。

吐蕃那地比草原還難搞。治理土地不是閉著眼睛劃去人口就能消化,哪怕是現代人,讓他去請青藏高原支教他也不樂意去,別為難大唐人。

李玄霸拉著連秦王都不是,完全不想現在思考太過遙遠的事的二哥商量了許久。還年少的二人得出結論,大唐要減少吐蕃崛起的唯一辦法,就是封鎖。

吐蕃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的資源,根本不足以讓其成為強國。在吐蕃前期無法掠奪強大的大唐時,他積攢資源都是從西方的印度半島入手。

王玄策一人滅國為何沒有封賞?除了唐初名將遍地之外,唐太宗不僅僅是軍事家,還是戰略家。他打的每一場仗都要看到切實的利益,而不是為了面子好看。

即使那時吐蕃和大唐還是蜜月期,唐太宗讓人在吐谷渾等地練兵的舉措很明顯是在防備上升期的吐蕃。王玄策是滅國了,但好處是吐蕃的,大唐就賺了個面子。天竺不給大唐臉面,大唐確實該敲打天竺,但不是這個敲打法。

不過這也不怪王玄策,戰略家太少,而且那時還沒有“戰略”這個概念,戰略家都是天生的“直覺”,連他們做出決定時可能自己都沒有好好思考前因後果,更別提教會他人。

如果唐太宗留下自己關於戰略思想的隻言片語,唐高宗和唐玄宗也不會傻到幫突厥和南詔統一來反叛自己了。

滅國沒有好處,就沒有功勞。這是唐太宗時期以防窮兵黷武的獎懲策略,也是他在高麗戰場上局勢佔優還主動退兵的原因。

李玄霸拉著二哥在地圖上畫圈。

在印度半島扶持勢力封鎖吐蕃西南,要等到二哥當皇帝后才能實現;封鎖吐蕃東出掠奪,關鍵在於掌控和扶持聽話的吐谷渾部落,他們現在就在做;防備吐蕃將來與大唐爭奪絲綢之路要道,李玄霸和李世民將視線投到青藏高原東北邊,唯一能形成人口聚集地的“東女國”,蘇毗部族。

蘇毗王國所管轄的核心範圍在如今青海玉樹市,因有通天河、扎曲等大型河流貫通,是高原上難得可以半農半牧的地區,是吐蕃想要離開高原的“階梯”。

今年,松贊干布三歲。其父囊日松贊將滅掉蘇毗王國,正式完成了從山南小邦首領向吐蕃統一君王的蛻變。

“三姊,你坐鎮隴右時,和東女國有過接觸。”李玄霸在隴右時,就常常慷慨地支援吐蕃各部落,好讓他們不要太快統一。

後世常說吐蕃強盛是因為唐太宗讓文成公主帶去了先進的農具和種子,這當然不是事實。

首先唐太宗派人送文成公主出嫁時沒帶工匠,帶的是絲綢樂人之類的東西,吐蕃借文成公主的親事與大唐交換技術,是唐高宗時期的事。

其次就算文成公主帶了工匠和種子過去,和吐蕃崛起的關係度也不大。松贊干布與大唐聯姻,是已經統一吐蕃,掠奪了東南,與大唐打過一仗但失敗後。吐蕃在對東南的戰爭中已經奪取了先進的鐵器農耕技術。

說白了技術這東西,現在又沒有什麼貿易壁壘,只要統治者想學了,隨便去哪都能學到。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喪屍:我的末世倖存者基地

兵仙王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