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之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唐僧,狂神演義,雨中之鷹,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恪:“瞬間從一個平凡的人變成了不起的佛,你一定感覺非常美好吧?”
唐僧:“沒什麼感覺,一切都很平淡,成佛並非我追求的目標,至於我到底追求什麼,說實話自己也無法弄清楚,我曾經以為自己能夠普渡眾生,把許多受苦受難的人從煩惱和痛苦當中解救出來,但是事實上,我做不到,我盡心盡力地做了,但是我至多可以解救幾個人,而且還做得不怎麼成功,我相信自己的方法和手段是正確的,但是我不能肯定結果是不是如想象中的那麼好。”
李恪:“我覺得若是想要普渡眾生,應該去人間或者仙界,傳播佛法,廣收門徒,而不是在靈山潛心做學問,悠然自得享受寧靜生活。”
唐僧:“你說得對,這方面無果做得非常好,他在魔域建立寺院,向妖魔傳播佛法,勸它們向善,引導它們的精神走向正途,而我卻在這裡享受人間千萬善男信女的供奉和頂禮膜拜,什麼都不做,真是慚愧啊。”
李恪:“你如今是佛,其實也可以回人間去,做你認為正確的事。”
唐僧:“有戒律的,不得擅自去人間或者仙界。當然我能夠理解這個,若是靈山的諸神想去便去,就要天下大亂了。”
李恪:“你堪稱完美聖人,別的神和佛不一定可以去人間,但是你應該想去就可以去的。”
唐僧:“我遠不完美,與普羅大眾相比,我至多也就是能夠恪守戒律,不會去違反罷了,可能我多讀過一些經書,與如來佛很熟,僅此而已。”
李恪:“你未免太過謙遜了。”
唐僧:“我說的是事實,確實如此,我能夠肯定,就算得到許可,讓我回人間,我也無法扭轉乾坤,不可能讓億萬生靈變成佛門弟子。”
李恪心想,當然不能,若是人間的億萬生靈都變成和尚和尼姑,社會經濟如何發展,誰去種田放牧?誰去生產製造各種工業產品以及進行科學研究發明創造?誰去繁衍後代?國家和社會如何維持正常運轉?
在歷史上有過這樣的例子,漠北蒙古在清朝的統治時期大力建設寺院,出現了許多的喇嘛,大部分男丁在嚴厲的法令下必須要去做喇嘛,由此導致生產落後,人口不斷減少,兩百幾十年時間內,人口減少至不足百萬。
在李恪認為,信佛,唸佛,崇信佛教,並不一定要出家為僧為尼,也不一定非得戒葷和戒殺生,人類的身體生長發育需要動物蛋白質,而有害的動物必須清除,這是無可奈何的事,佛家信仰固然可以讓人為善,但是同時也意味著頹廢以及放棄,並不適合所有的人,有一小部分人出家就可以了,權當人類社會分工當中的一部分。
李恪:“你若是回到人間,可以透過展示神蹟來吸引注意,吸收信徒,然後設法整頓寺院,清理那些不合格的僧侶,重建形象。”
當然,他還是希望這位旃檀功德佛能夠回人間去做點什麼,因為精神生活以及信仰正是神州故鄉最缺乏的東西,若是能夠讓百分之一的人成為虔誠的和尚以及尼姑,對於社會風氣的淨化是非常有好處的。
唐僧:“我一直在關注人間的變化,我很失望,甚至可以說是憂傷,在我的故鄉,很多出家人以斂集錢財為最高理想和追求,有一些把出家當成了一種職業以及謀生手段,缺乏虔誠的信仰,甚至沒有信仰,連最基本的一些戒律都無法遵守,對有錢有勢的施主阿諛奉承,刻意奉迎,對於貧困的香客卻不予理睬,視若不見,把所有的活動都弄成了生意,以贏利為己任,唉——,怎麼這樣?”
李恪:“也許你需要再去取一次經。”
唐僧:“有用嗎?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還能去哪裡取經?如今我都在靈山了。”
李恪:“你從這裡精選一些經書以及優秀的論述帶回去,在人間傳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