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非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五章:乾脆,咱也降了吧?,織明,蝸牛非牛,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家丁們,在遼西大地上個個皆有田畝莊園,有若一個個大小地主般,正所謂有恆產者方有恆心,再加上保衛家園的意志,這才是他們比外地客兵更為敢戰的緣故所在。
而且他們的待遇也都很好,吳襄當年就曾言說,自己吃的也不過是些粗茶淡飯,而他家中的三千子弟兵,卻個個所食皆是細酒肥羊。
吳襄自己個穿的都是粗布褐衣,而三千子弟兵卻都穿著紈羅紵綺,雖說朝廷上長久發不出錢糧軍餉,可他們卻能照舊生活得很好。
祖家也是同樣如此,祖大壽麾下的數千家丁親軍,同樣是人人驍勇敢戰,即使與宣北軍相比起來,也不遑多讓,他們所欠缺者不過是少了組織性、紀律性罷了,再有就是缺乏優勝的制度。
這也是楊國柱與虎大威等人奉了皇命,專心編練新軍,給新軍們分田分地,而遼西各將卻不為所動的原因。
其實,連同麾下家丁,他們都早己有田有產,生活無憂,而且平日裡除了訓練之外,他們也不必擔心田地間的耕種諸事,因為幾乎所有遼西的軍戶,差不多都成了他們的佃農,為他們賣力氣耕種。
與吳家軍一樣,祖氏的也有數千之眾,比起吳家只多不少。
他們現在幾乎已純屬於祖氏家族的私人武裝,依靠著祖氏在遼西地方的將門勢力,個個富有,家家衣食無憂。
不過,祖家眾人依靠家丁立足的同時,也非常擔心麾下的家丁力量折損而導致勢力大減,這些都是各朝各代軍中的通病,不論前世或後世,大體上都是如此。
突然,一個官將甚至出言說道:“聽說,在大淩河之戰時,投韃子的張存仁等人,現在可是個個都過得不錯嘞?”
街上的氣氛瞬間安靜下來,連同祖大弼也包括在內,街上正行走著的各人,都是緊張的東張西望著,惟恐隔牆有耳,如此大逆之言確實非同小可。
良久後,才有幾人低聲嘀咕道:“確實不錯啊。早在崇禎九年,也就是韃賊頭洪太登基的那一年,張存仁就被封為了韃子國的都察院承政,韓大勳封了戶部承政,姜新封了禮部承政,李雲封了刑部承政,連裴國珍都被封了工部承政。
可真是個個升官,人人封賞啊!”
“甚至咱家的兩位少爺,祖澤洪封了吏部承政,祖澤潤封了兵部參政。你說,如果咱們過去啦,想必韃子給咱封的官位,也不會小了吧。”
一時間,大家都是默然不語。
話說到這個份上,祖氏家族的這些個將官們的呼吸也都沉重起來。
一個官將突然低低的聲音說道:“自打韃子圍城以來,這射進城裡來的勸降書,怕是都有上百封了吧。
二爺,要不趁著這麼個機會,您不如勸勸咱家大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