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非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72章 謀定而動,織明,蝸牛非牛,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然其雄心壯志卻不減當年,他一直以不能升任總兵為恥,現如今更是將張誠視為,造成這樣結果的根源所在。
他是在崇禎十二年,推補為山西鎮副總兵,並以副總兵銜署理太原營參將事,所以他大多數時間都駐在太原府,也因此與山右商人聯絡得越發緊密。
其實在原本那個真實的歷史中,許定國一生都在演繹著大明軍將的無恥,他出鎮山西,無尺寸功勳,往援開封,兵潰而掠民。
當大明京師陷落之時,他更聚集殘兵攻掠寧陵、歸德等地,據地自為,上攫祿餉,下刮脂膏,而真正讓他“名留青史”的高光時刻——卻是南明弘光元年正月發生的“睢州之變”。
當時,天下唯一正統的崇禎皇帝,已經在京城煤山上吊身亡,南明弘光朝也正處於初創階段,而北方卻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滿清在大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幫助下,于山海關外一片石,擊敗大順軍精銳,長驅直入京城,且一路追擊闖王李自成所部,從北直隸、經山西,而進陝西。
清國的豫親王多鐸,那時還未曾身死沙場,他率軍下河南境內,許定國即遣使通書納款,並遣其兩個兒子,大明參將許爾安、許爾吉二人,渡過黃河,北上向清軍納款,並充為人質。
此刻,正值南明督師、大學士史可法,欲興師北伐,以圖收復中原之際,未曾想許定國私下投降清國,誘殺了北伐主力戰將高傑。
其實,高傑也早已聽聞許定國叛降清國一事,只不過,他對自己頗為自信,以為憑藉著自己的威望可以壓服許定國,使他改變初衷。
怎想到,那許定國可是如同吃了秤砣一般,鐵了心要追隨清國效力,他甚至把兒子許爾安、許爾吉送往黃河北岸清軍營中做人質。
因此而誆騙總兵高傑入睢州,並在天啟朝登萊巡撫袁可立的府上,設計將高傑當場擒殺。
袁可立,字禮卿,號節寰,河南歸德府睢州人,大明朝抗擊奴賊的得力幹臣,更被譽為中國十大清官之一。
他巡撫登萊期間,與皮島總兵毛文龍最為相宜,毛文龍許多對戰奴賊的重大勝利,都是袁可立在任時建立的。
作為歷經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帝,為“四朝元老”之臣,誥“五世恩榮”之賞的袁可立,還曾一手組織策反了奴酋努爾哈赤的姻婿劉愛塔。
可因許定國設計伏殺高傑一事,也致使袁府毀於此難,袁可立及其子袁樞數年精心收藏的許多古書名畫,亦被焚燬遺失無算。
睢州之變為明末大變,時任南明兵部尚書的督師史可法聞訊後,不由頓足長嘆:“中原事不可為矣,國事盡被許賊所壞!”
在睢州之變後,不惟南明的北伐大計落空,而高傑之子高元爵又年幼,無法完全壓制高傑部下悍將,致使其所部兵馬一分為七。
div class="ntentadv" 除高元爵自領一部外,餘下六部王之綱、李成棟、郭虎、楊承祖、胡茂禎、李本深等人,在面對清奴大軍之時,都是非逃既降,如李成棟、楊承祖等更是成為大清國攻略江南的開路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