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非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三章:誠本齋和宣報,織明,蝸牛非牛,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經告退,現在座位上盡是永寧伯的身邊人了。
朱雀營主將張廣達,副將向金寶、王鐵人,玄武營副將劉世尊,以及王元景、孫時相、劉承祖,還有元隆昌牛勝、同春樓王昭政、鴻臚寺司丞呂大春幾人。
總鎮撫賀飈與騰蛇營副將徐進勇二人,今夜當值,在昌平內外巡視各營駐軍,並未趕回與眾人相見。
眾人先是閒談了一陣,無非互相講述各自身邊發生的事情。
呂大春的身份雖然不起眼,但是他憑藉著“銀子開路”的便利,以及能說會道的本事,愣是將京城中有名有姓的官員,個個都過了一遍篩子。
“在京縉紳名錄”便是他呈給永寧伯的一份大禮,也是他交給永寧伯的第一份成績單。
這裡面記錄了所有在京官紳的姓名、籍貫、喜好,以及妻子兒女情況,還有他們同鄉、同窗、同門的各種關係。
當然,畢竟時日尚淺,且又沒有更為行之有效的偵察方法方式,呂大春僅憑一張巧嘴,透過關係套關係的方式,從一個個新朋友嘴裡生挖硬套出來如此詳實的資訊,已經很不容易了。
而且,這份“縉紳名錄”中的大多數官紳資訊,牛勝、王昭政、喻上猷等人也各自透過自己的方式,進行了一些確認,可以說基本上都還屬實。
永寧伯對於呂大春的工作成績也給予十分的肯定之言,但讓呂大春驚掉下巴的卻是,這本“在京縉紳名錄”永寧伯卻並不準備私藏。
原來,張誠是想將這本“縉紳名錄”翻印後,拿到外面去販賣,他依稀記得在穿越之前,曾看到過一個電視劇裡面就有這樣的情節。
好像是清末時候,在當時的北京城有一家叫做“榮寶齋”的南紙店,因經營不善,差點就倒閉了,可後來好像就是靠著製作“縉紳錄”,才得以延續至今。
“伯爺,您是要刊刻‘縉紳名錄’?”
看著滿臉驚疑的呂大春,永寧伯面色不動,溫言撫慰他道:“此名錄,內容詳盡,囊括在京百官,無論其職大小,竟無遺漏,可謂是無所不包,亦足見你這段時間之用心與辛勞。”
不過,說到這裡卻突然話鋒一轉:“然這名錄之用,卻並非在私,我一人留之,又能如何?難道,本伯還要早晚翻閱,熟知在京各官現居何職,有何關係嗎?”
眾人聞言,皆越發不解起來,謀士孫時相就出言問道:“敢問伯爺,這‘縉紳錄’得來不易,乃呂司丞年餘勤奮之作,照理正當私藏留用,何以竟欲刊刻發行,使眾人皆知?”
“這份名錄,爾等皆視為珍寶,然其在我等手中,卻著實用途有限,反倒不如拿去換些銀子來用,反倒是更為實際。”
看著陷入沉思的眾人,張誠頗有耐心地問道:“你等想想,若是這份名錄在手,會有何樣用處?”
“若是我有這份名錄,便知曉在京各官中紛繁龐雜的關係,可以預先找尋那些現在官階不顯,卻關係深厚之人,提前燒燒他的冷灶,以備將來所用。”王元景第一個做出了反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