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隱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七一章 再動大刑,諜海王牌,巖隱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梁夏接著往下說道:“我的部隊留在城裡,在某些咽喉要道埋設地雷,摧毀房屋,讓道路變得難行。但我派出去的偵查班,回來彙報,鬼子的速度竟然極快。所以我們立刻出城,設定防禦陣地。結果工事還沒等弄完,鬼子的先頭部隊已經追了上來,隨即我們開始了阻擊戰。結果日寇的迫擊炮太準,我部攜帶的僅有的一挺機槍,很快就被對方敲掉了。而日寇光是先頭部隊就有一挺重機槍,和三挺輕機槍,再加上我們的防禦工事沒有準備好,所以到了最後我的兄弟們全都死了,就剩下我一個人,被一發炮彈震暈,僥倖逃過了一劫。”

範克勤聽罷,等了一小會,見梁夏已經確實回答完畢,根本也不駁斥他,再次看了眼那名特工,說道:“再給他帶上。”

聞聽此言,那個特工根本也不管梁夏的大喊大叫,過來照著他的肚子就是一拳

那說範克勤肯定對方在說謊?對!他確實肯定!因為梁夏的心理素質明顯不過關,最開始都說了些什麼?說自己的身份,是國府軍官。而且在範克勤問他名字的第二次時,還啐了口吐沫,並再次叫囂自己曾經上過前線,彰顯自己的見多識廣,經歷豐富。

不過這種級能叫囂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在用自己的聲勢,偽裝一層保護膜而已。一方面用來掩蓋自己內心的脆弱,另一方面則是企圖唬住對手,從而抱有僥倖心裡,讓對方不在深究。

如果是一個內心沒鬼的人,他會怎麼做?他是有可能會質疑的,甚至是質問的。可是梁夏卻只說自己的身份是如何如何。這種行為在範克勤眼裡,那本身就是一種問題。到了現在他雖然看似也回答了關於南京大戰時斷後的事情,但是他的回答裡,卻被隱藏了很多的內容和細節,比如說日寇是什麼時間追上來的?還有他自己被一發炮彈震暈,又是什麼時候醒的?醒了之後他幹了些什麼?而當時又是什麼情況等等他都沒說。只用僥倖逃過了一劫,這短短的一句話概括。這在範克勤的判斷裡,絕對是屬於企圖矇混過關的託詞罷了。

要不怎麼說,在審問的時候,不怕你瞎編,就怕你死不開口。因為只要是說話,哪怕是瞎編,也會源源不斷的交代。因為你只要說的是謊話,在審訊高手面前,尤其是範克勤這種追求細節、邏輯、論點、論據等等必須無比充分的人面前,你是根本沒有任何辦法用謊言說服他的。到最後也只能自己受罪,然後交代出最真實的答案。

這一次梁夏再次上了“千斤頂”的刑法之後,終於受不住了,開口說了實話。本來嘛,一個叛徒,漢『奸』,賣國賊。他能有什麼硬骨頭?將自己的所有情況全部本本分分,老老實實的交代了出來。

最後綜合一看,這跟範克勤的之前的判斷,幾乎是不謀而合。梁夏這個人怎麼說呢,要說是抗日英雄,在他被小日本俘虜之前,確實擔得起這個稱號。可是被俘之後一切都變了,沒用上兩個小時,面對小日本的夾棍,就徹底投降了過去。而且為了活命,還答應做漢『奸』。寫了保證書,錄了音,並且返回到了原部隊後,先後給小日本傳遞了三次以上的重要軍事情報。小日本之後的一段時間攻勢那麼猛,每每都打在**的關鍵點上,這裡面別管作用大小,但絕對是跟梁夏的叛變,並提供的情報有著關係的。單從這一條來看,梁夏就活該千刀萬剮。

其實這個傢伙正像是之前範克勤分析的那樣,不難突破。畢竟本身就是叛徒,現在被抓,自然也極好審理。因此別看用了兩次刑,但根本沒費什麼時間,到了七點五十多分,這傢伙就交代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一些收尾的工作了。

這些事交給趙洪亮就完全可以,不過當範克勤找到對方的時候,那個不知道是真叫劉興寶,還是化名為劉興寶的傢伙,骨頭反而很硬。

趙洪亮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裡,給他上了剝皮的大刑,一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人皇武帝

語連珠

清末之風雲詭譎

7月好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