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澤院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萬人之上_第65章,萬人之上,司澤院藍,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申侯、繒國﹑西夷和犬戎四方殺於驪山下。”

朕又點了點頭,闡述歷史人物的生平對謝鏡愚來說明顯太過簡單。“歷代史書多有言,幽王舉烽火而兵莫至,是因為烽火戲諸侯之故。”

這話不是個問句,但謝鏡愚素來敏銳。“陛下並不如此以為?”

朕沒肯定也沒否定。“縱觀前周史,其北有寇常犯,即為繒人﹑西夷、犬戎等。自幽王之父宣王起,王師敗逋,只有三勝。第三勝便是對申侯;其後,宣王更令其子幽王娶申侯之女為王后。”

“如此聯姻,想必此勝並不徹底。”聽了朕的話,謝鏡愚若有所思,“宣王可能還要借申侯之力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正是如此。王師不力,寇又常犯,故而史載幽王數舉烽火。一次兩次便罷了;長此以往,諸侯有所懈怠,也是正常。”

謝鏡愚對諸侯“也是正常”的懈怠顯然很有話說。但他看得出朕還沒說完,便沉住了氣。

“此是其一。其二,便是申侯——幽王烽火戲諸侯時他不反,幽王要廢太子、也就是他的外孫時,他反了;不僅自己反,他還聯合繒人﹑西夷、犬戎一起反。幽王有其自食惡果之處:但要把此事都歸結於褒姒……”朕搖了搖頭,很是好笑,“難道是褒姒叫申侯聯合賊寇反的麼?”

古往今來,若有君主失德,總要被歸於小人或女子的矇蔽引|誘;謝鏡愚的祖父謝老爺子便是其中堅定的一員。但在幽王的故事裡,他再失德也不能作為臣子申侯與賊寇同反的理由——

申侯之所以反,真實原因是幽王換掉太子會嚴重傷害他的切身利益。

什麼君權神授、以德服人都是虛無縹緲的空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才是從古至今顛撲不破的真理。

謝鏡愚隱約聽出言下之意,微微瞪大眼睛。換成是別人,可能會有更大的反應;但他聽朕明裡暗裡說了無數次不把自己放在至高之位的言論,已經有了些免疫力。“將山河之事全數繫於後宮一女之上,確實太過。”他思忖著道,“但是,陛下是否在暗示……”

朕一揚眉。“朕暗示了什麼?”

“如若天下諸事都取決於利之一字,”謝鏡愚謹慎地揣摩用詞,“當年的申侯放到現今,是否只有……可以對上?”

他隱去了名字,但朕知道他在說誰。“你為何如此想?”

見朕反應如此平淡,謝鏡愚更堅定了自己的看法。“雖然他聲稱只是為了百姓溫飽,但辦法千千萬,他偏要選強攻。如今,敗是敗了,臣是臣了,但臥薪嚐膽的前車之鑑猶在,難保他回去之後便開始效仿。”

朕不由一笑。“自打朕見到他的第一眼起,朕就知道此人不是易與之輩。放他回吐蕃,早晚是縱虎歸山。”

“那陛下還……”謝鏡愚頓時大為疑惑。

“他是條餓虎,但也是條瘦虎。新曆大敗,即便他還是首領,位子也不可能穩當。另外,吐蕃如今元氣大傷,少說要二三十年才能恢復,這期間周邊有什麼變數還難說。再有,西北突厥雖滅,回紇又漸有壯大之勢。暫且穩住吐蕃,西南後方便可安穩。等東面北面平定之日,我朝鐵騎必已煉成。到了那時,他再想反——”朕又微微一笑,“又得再臥薪嚐膽個二三十年了。”

此中關節錯綜複雜,謝鏡愚一時怔住。直至登上半山腰,他才重新開口:“陛下深謀遠慮,妙計連環,臣實在佩服。”

朕瞧了瞧他面上神情,沒接這個稱讚。“今本朝國號同周,謝相以為,朕是不是更該以史為鑑?”

“怎麼會?”謝鏡愚下意識地反駁,“雖說國號相同,但陛下與幽王又如何能相提並論?便是再往前,太|祖皇帝又如何是宣王可比?況且,也沒有褒姒……”他半途卡住,面色微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巫山不是雲

枝玖

宦官駙馬是竹馬

任逍瑤

清風追愛

浪花裡的白

他的觀賞魚(骨科H)

柏依

除了我,他們都有劇本

君汐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