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澤院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萬人之上_第15章,萬人之上,司澤院藍,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朕身邊、再搶佔個一席之地也是很好的……
朕翻著摺子,簡直哭笑不得。一個個幹正事普普通通,就想著削尖腦袋走捷徑。南吳謝氏接連出了三個皇后,難道這很容易學嗎?再者說了,就算要學謝氏,也得先趕上謝氏的家學淵源吧?
但不管如何,他倆的事情提起來,朕就不可避免地連帶成為靶子。朕倒不怕宗正卿來和朕嘮叨;但朕估計著,阿姊絕對能找到一大波新的理由繼續勸朕。上次她能把朕的嫂子杜氏拉來,下次估摸著就要請皇姑汝南大長公主出山了。
一想到這個,朕的太陽穴就開始一跳一跳地疼。孔夫子曾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朕早前不以為然,如今才體會到其中威力。
而後朕就翻到了工部張繼的摺子。上次王若鈞已經說過,洛水上游預估水線以下的村莊搬遷進展偏慢。今日張繼又提了起來,直斥沿途州府辦事不利、延誤工程進度。
朕想了想被罵的同州、蒲州和陝州都是誰在做州牧,而後覺著,不見得是州府辦事不利,而是百姓眷念故土、輕易不願搬遷。況且現在水壩還沒修起來,他們可能有僥倖心態,認為自家的房屋田產不一定會被淹沒。
換做平時,也就寫道手諭的事情。但朕忽然間靈光一閃——這不是正好可以讓朕去一趟洛府嗎?沿途州縣走走停停,向百姓昭示朝廷修壩的決心以及水壩帶來的益處。等三四個月後再回來,風頭早就過了,緊接著準備冬至和元日的大朝會,年一過就是春試……
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朕想到做到,立刻就宣了嚴同復和幾位上將軍覲見,交代他們注意各處安防。而後便是帶誰去的問題——
劉瑾必須帶,還需要幾個內侍宮女便是他的事,需要打包什麼行李也是他的事;
王若鈞必須帶,畢竟尚書省負責居中排程,不帶他根本說不過去;
工部張繼必須帶,不然又得和朕鬧,最好再帶個侍郎,好轉移他的注意力;
吏部、刑部、御史臺、大理寺也要分別帶一個,以確定當地官員到底有沒有翫忽職守;
禮部什麼的就不帶了,朕都親自去了,地方官府總歸不敢怠慢……
林林總總加起來,有二十餘位官員隨行。再加上各自的僕從隨侍,朕的二支衛隊……統共數百人,基本還算剋制,御史都找不出毛病的那種。
唯一的問題是,中書省擬詔的那個,帶誰?
不偏頗地說,論能力,謝鏡愚無出其右。他遇事會動腦子,還很聰明,常常和朕想到一塊去,從來不需要朕說第二遍。而且他還寫得一手好字,非常對得起中書令素來的清貴之名了。
可是他這心思……
放近了朕怕他多想,放遠了朕自己又不爽——幾個中書舍人都是中庸之姿,人不機靈也就算了,還怕死,隨便擬個詔要朕來回核對至少三次。謝鏡愚休假的日子裡,朕心累得簡直要懷疑,他是不是故意表現出眾、好養刁朕的胃口,這樣以後朕看誰都是不如他了。
朕嚴肅認真地在他多想和朕不爽之間斟酌了下,幾乎沒有猶豫地倒向了前者——謝鏡愚死心眼又不是這一次才有的,朕為什麼要為難自己呢?撐死……明年選幾個機靈點的進士去中書省,讓他們學起來便是了。
如此想好,朕便讓劉瑾去中書省叫人。自七夕之後,謝鏡愚就銷了假,來的自然是他。最近他表現得就和朕剛登基時沒兩樣,這也是朕決定帶他的原因之一。而他提起筆,剛聽朕說了一個開頭,就愣住了。“陛下,您突然要去洛府?”
“沒什麼突然,”朕擺擺手,開始睜眼說瞎話,“王相之前彙報之時,朕已心生此意。”
聰穎如謝鏡愚,八成能猜出這不是真的。但就算聰穎如他,八成也猜不出是什麼促使朕做出這種決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