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未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1章 救世主,我不是天王,何未滿,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作為一位專業的影評人,宋銘陽自然是不會錯過《阿凡達》的首映的,這可是他接下來要寫的一個重點。
和陳婉嫻一樣,在觀影之前,宋銘陽已經習慣性地對於這部電影做出了很多猜測,其中有好的猜測,也有不好的猜測——和陳婉嫻這樣的粉絲不同,宋銘陽更習慣於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待每一部電影。
其中,好的猜測是,這部電影的下線應該很高,畢竟這部電影的投資規模這麼恐怖。
雖然說電影質量並不是完全和投資規模成正比的,但是投資越大的電影,爛的機率、爛的程度總是要比那些投資規模小的電影小一些的,而且這部電影還是以沈歡為核心的好萊塢主創團隊進行製作的。
因為幾年前那部《夏洛特煩惱》的緣故,宋銘陽對於沈歡在執導上的能力還是較為看好的,再有成熟的好萊塢團隊保駕護航,就算真不幸爛了,也應該爛不到哪裡去,下線應該頗高。
這點從預告片上,也能看出一二來,鏡頭和特效都很好,應該不會很爛。
而不好的猜測是,這部電影的上線很難說,因為這是一個跨國團隊製作的。
好萊塢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那是沒得說的,沈歡的執導能力,宋銘陽也是看好的,可是這兩者結合在一起,究竟會碰撞出怎樣的花火,那就難說了。畢竟一方代表的是西方文化,一方代表的是東方文化,文化和思想的隔閡,有可能會讓1+1的效果小於2,甚至小於1。
這樣的例子並不是沒有過,實際上,這樣的例子還挺多的,形式也不一:有在華國功成名就的大導遠赴好萊塢拍電影的,有國內劇組劇邀請好萊塢編劇團隊、移植好萊塢模式故事的,有國內劇組邀請好萊塢某明星出演的,等等等等,形式各樣,但是這些合作形式的結果都算不上好,拍出來的東西往往是不東不西,弄得國外欣賞不了,國內也不知道這是個啥,最終票房慘淡,評價也很低。
這裡面大概也就邀請好萊塢明星出演,這樣最表面、最不深入的合作形式是最成功的了,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像宋銘陽這樣的人形成了這樣一個概念:在東西方文化沒有找到合適的融合途徑的時候,兩者越是深入合作,導致的結果越是悲慘。
而在《阿凡達》中,兩者的合作深度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深入了……
這也就難怪宋銘陽為此感到擔心了。
不過這種擔心,在《阿凡達》開場沒兩分鐘後,就成了震驚。
電影竟然還能是這樣的?!
當飛翔的鏡頭逐漸黯淡、隱沒成一片漆黑的時候,這是宋銘陽腦子裡唯一的一個念頭。
在這一刻,他突然想到了1896年的那部《月臺》。
那是一部總時長只有1分多鐘的黑白默片,劇情可以說是極其簡單和無聊,就是拍攝一個一列火車進站、月臺上的各種景象。
放到今天、以當下的眼光來看,這根本就是一部垃圾到不能再垃圾的無聊東西,連讓人看上一眼的興趣都沒有,但是放在當年,卻是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讓“電影”這樣一個新事物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中,開啟了至今的電影史。
作為專業影評人,宋銘陽自然是看過這部上古神片的,也能夠想象當時的轟動,而現在,《阿凡達》雖然只是開場沒兩分鐘,但是已經給了宋銘陽這樣一種“它將拉開電影新時代帷幕”的感覺。
最奇妙的是,兩者在一些小細節之處,也有一絲玄之又玄的共同之處:當年那部《月臺》,火車從遠處向著鏡頭快速行駛過來的時候,似乎就要穿透銀幕碾壓過來,當時的觀影群眾就有被嚇得起身逃竄的,而在《阿凡達》中,當宋銘陽剛才在“飛翔”的時候,隨著鏡頭越飛越低,宋銘陽心裡也有一股想要縮腳的衝動。
兩者在這一點上奇妙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