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花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2章 小兵一日,明賊,紙花船,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聖賢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晃十幾天過去,李元慶和陳忠,基本都吃住在大營內。
就算張芸娘已經懷孕,但這十幾天來,李元慶只回家過了一次夜。
不說與士兵們同甘共苦,但最基本的,每個千總隊,具體到每個把總,每個總旗,人員編制,各部基層長官,包括各部的武器裝備數量,大體戰鬥力,士氣情況,兩人都已是瞭如指掌。
在華夏古代,包括近代、現代,都流傳著一句話,“愛兵如子。”
某種程度上,李元慶贊成這個說法,但具體到實際中,李元慶卻有不同的理解。
人非聖賢,誰都無法避免,總是會有私心的。
只是靠‘愛’,只是靠恩情感化,短時間內,確實有一定的效果,利於控制整支部隊。
但這卻絕非長久之計。
李元慶本身就是最底層的大頭兵出身,他清醒的知道,這些兒郎們,最想要的是什麼。
遼民們已經夠苦了,他們不怕累,不怕死,無時無刻,不想重返家園。
此時,李元慶、陳忠兩部之所以這麼快,就召集萬餘輔兵的數量,一方面,兩部在遼南、遼地、甚至整個大明,都有了一定的威名,另一方面,也是最關鍵的,大家都是大好男兒,以前是沒機會,此時,機會出現了,既能復土回鄉,又能有功名利祿,男人們當然要拼一把。
所以,李元慶始終把握著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一根線,‘言必行,行必果。有功必賞,有過必罰’。
在整部戰車行進的路上,不論是誰,絕沒有例外。
只要有能力,只要肯吃苦,只要能表忠心,李元慶絕不會阻擋了他們向上前進的腳步。
短短十幾天內,在長生營的戰兵、輔兵中,李元慶已經先後提拔了十幾名副千總、把總,至於總旗、小旗,怕已經有幾十人。
這也使得長生營各部,就像是發了情的野狼,一個個都極為振奮,恨不得把所有的本事,都用到操練中,讓李元慶能注意到他們。
而陳忠基本是緊隨李元慶的思路,在他麾下廣鹿島本部中,這種模式和情緒,也在迅速蔓延。
盧金山是第一千總隊、第九把總、第二總旗麾下、第三甲的一名普通士兵。
長生營的軍制基本與大明九邊各部基層編制相同。
但在把總編制上,李元慶做了一些細微的改良,將各人的具體責任更為細化。
十人為一甲,設甲長一名,五甲由一總旗協調,相當於副把總,十甲為一隊,設隊官把總一人。
把總麾下又設鎮撫四名,親衛六名,傳訊兵六名,旗手四名,號手兩名。
到戰時,兩名親衛又負責協調二十名隨扈輔兵,平常情況下,這些輔兵負責各種雜務,真到萬不得已,也可以直接當戰兵使用。
而戰兵,則是優先由隨扈輔兵中選拔。
把總,是此時最重要的作戰單位。
本來,李元慶還想在把總隊中,加入最關鍵的醫護兵,只可惜,此時人才匱乏,只得暫時作罷。
如此,長生營麾下一個把總,戰力人數基本達到了150人,再加之各部條件不同,副把總、總旗、小旗的人數不等,實際人數的數量,還要高一些,基本在150到200人之間。
遠遠超越了大明的準軍事編制。
當然,這是在最近聯合操練之後,隨扈輔兵加入之後的結果。
在明面上,一個把總隊的人數,還是與官方保持一致。
盧金山今年只有十七歲,他是廣寧人,是家中唯一的男丁。
廣寧兵敗後,他父親為了保護他們,慘死在韃子刀下,他則和他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