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花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8章 徐光啟!,明賊,紙花船,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章寫的有點像論文了……著實浪費了不少腦細胞。。。

今天是中元節,在小船的老家,這是一年中僅次於過年的大節日,要祭祀先祖,上墳燒香。

可惜,小船伕人出差了,孩子在老家父母那裡,只有小船冰冷的面對著外面溼漉漉的小雨……

跪求正版請閱支援,小船跪謝!

~~~~~~

徐光啟在華夏的歷史長河中,可以說,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

《幾何原本》、《農政全書》,他的技術性,他的文學性,他的開拓性,在後世時,早有定論,已經形成了共識。

只不過,卻是少有人知道的是,徐光啟在官場,也是春風得意,正兒八經的‘科班及第’出身。

甚至,魏公公為了籠絡他,一度開出了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協理詹事府的高官。

可惜,徐光啟看不上老魏,沒有接下這個高官,便被令回到老家上海,‘冠帶閒住’。

諸葛亮在《出師表》裡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但在很大程度上,這不過只是文人的矜持而已。

自古便有先賢言:“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身為讀書人,飽讀聖賢之書,寒窗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誰又不想光宗耀祖、光耀門楣,‘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惜,或許是歷史對人類開的玩笑。

搞技術的、搞藝術的,也包括搞思想的,很多大能、大賢者,甚至,可以稱之為‘先知’的一幫人,在他們生前,並沒有得到他們應該享有的待遇,反倒是窮困潦倒,食不果腹。

甚至,很多人,為了追求,為了理想,直到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但即便這般,也往往是幾十年、甚至是幾百年之後,才會得到平反。

像是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雖然官場失意,但在李唐開明的大風氣之下,他們的才華,他們在文學上的成就,卻是得到公認的,也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但像是‘日心說’、梵高、也包括大名鼎鼎的‘紅樓夢’,他們的境遇,可就令人扼腕嘆息了。

而徐光啟,卻是在這裡面,‘玩的非常溜的’。

再直白一點,他是個明白人。

在時機合適時,他縱橫宦海,一展才學抱負,哪怕困難重重,很難實現,但他依然有資格、有資本去試。

而在形勢混沌之時,他卻又能避過風口浪尖,回到家裡,鑽研學問,著書立說。

在趙宋時,也曾有一位玩的非常溜的大員,曾言道:“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當然,華夏的傳統文人階層,最深刻的座右銘,還是孟子這句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在前往上海的路途中,李元慶也在仔細思量。

攝於文化層次水平的差異,李元慶對徐光啟的生平,或者說思想,瞭解的並不夠多,或者說,很難了解。

不過,以李元慶此時的能量,搞清徐光啟的‘簡歷’,不過只是隨手拈來。

根據陳闖‘三號倉庫’方面的情報。

徐光啟是松江府上海縣的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自幼讀書,二十歲中秀才,三十六歲中舉人,等到萬曆三十二年,他真正科舉及第、攀上進士寶座的時候,已經整整四十三歲。

在很大程度上而言,徐光啟這一生,也並非算是一帆風順,春風得意。

這或許也是他著重研究農學、輔之研究數學,這種最實用學科的關鍵所在。

因為他前半生並不如意,歷經磨難,所以才會‘更接地氣’。

但觀徐光啟能精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躍馬大明

紙花船

北地為王

喜歡玫瑰樹的西紅柿

明末國色江山

巨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