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花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8章 塵埃,明賊,紙花船,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日之後,李元慶一行人抵達了山海關,順利與渠敏秋一行匯合。
清晨,太陽初升,看著聳立在金色陽光下巍峨的關牆,李元慶凝神思慮,久久沉思不語。
歷史,總是由勝利者書寫。
對於大明而言,眼前這座關隘,著實是承載了太多太多。
大名鼎鼎的平西王吳三桂,當年,在背叛大明、決定華夏民族命運的時候,正是由這裡出發。
大明已經流傳兩百多年,事實上,並非沒有遠見之士,只不過,有太多的東西,被各種原因,掩埋在了歷史的塵埃裡。
此時的遼東巡撫王化貞暫且不必多說,稍後,繼任他之職的新任巡撫王在晉,曾經提出了一個治遼的方案,他主張,全面放棄遼地,以長城和山海關為界,抵禦後金女真的進攻。
某種程度上,在明末,這應該是最科學、也最穩妥的方案。
但泱泱大明,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又怎的會同意這種方案?
內閣幾番糾纏,不多時,王在晉便被去職,大名鼎鼎的孫承宗、孫閣老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案。
他主張在遼西走廊,設立屯堡,屯兵種田,以逐步推進的方式,來蠶食後金。
很快,這個方案,便得到了執行。
只是,在隨後的一系列時間內,這個方案,花費了整個大明軍費的九成以上。
再到後來,便是大名鼎鼎的袁督師提出的‘五年平遼’……
歷史已經發生,誰對誰錯,後人也無法身臨其境,感受不到當時的狀態,只能是推測。
可以說王在晉是貪生怕死,但不可否認,站在後世的角度,他的方案,是最可行的,也是最穩妥的,如果大明按照這個方案執行,或許……
但誰又能說孫承宗是錯的?畢竟,他是大明的忠臣。
可書生意氣,紙上談兵,這種忠誠,能當飯吃麼?能挽救華夏數千萬子民的命運麼?
歷史的結局也對孫承宗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他甚為倚重的吳家、祖家,都成為了後金的鷹犬。
從天啟中,一直到崇禎末,這二十多年時間,朝廷花費了數以千萬、甚至上億的銀兩,就養出來這樣一幫貨色……
如此這般,大明不亡,讓雄才偉略的皇太極滅亡?
“元慶,在想什麼?關門馬上就要開啟了?”這時,渠敏秋穿著裘皮棉襖,出現在李元慶的身邊。
李元慶一笑,用力握住了她的小手,“外面風這麼大,怎麼不去馬車裡暖和?關門開啟,咱們馬上啟程。”
渠敏秋乖巧的點了點頭,輕輕靠在李元慶的肩頭。
李元慶緩緩吐出了一口濁氣,微微眯起眼睛,看向不遠處巍峨的關牆。
歷史已經改變,既然老天爺讓自己來到了這個世界上,面對之後的危局,又怎能無動於衷?
隨著關門吱吱嘎嘎開啟,來往人流迅速有序的通行。
此時,遼西還未失,山海關的防禦力度,還沒有後來那麼重,渠敏秋令馬管家出示了路引,一行人便被順利放行了。
遼西這片土地,承載了著實太多,但因為靠近海邊,風景也是極美,若是閒暇無事,帶著渠敏秋這種玉人,一路欣賞風景,也是人生樂事。
可惜,胸腹中事情太多,李元慶又怎能有這種心情?
一行人急速趕路,一天半之後,抵達了最為熟悉、卻有些陌生的廣寧城。
李元慶已經換上了護衛的粗布棉襖,他一馬當先,親自護衛著渠敏秋,前往了張家大宅。
回到了這裡,渠敏秋又恢復了她的精明、睿智,幾年以來,在這片土地上,她都是說一不二的食物鏈頂端者。
很快,渠敏秋便召開了張記寶豐堂的家族大會,明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