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三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4,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已久”云云,李從璟不以為意,然其言起“衛平州、越長城、復營州、入草原”這話如今已傳遍邊地,讓人“皆欲率眾來投”,叫李從璟意外又驚喜。此言或許不盡真實,尋常時聽到,李從璟多會一笑置之,但眼下對方已助君子都取得大捷,分量就不同了。
李從璟道:“能得壯士這般豪傑相助,邊軍方能在與契丹交戰時,立於不敗之地。壯士及其部從之功,當為邊地軍民開模,來日本帥必稟明朝廷,想必陛下聞之,亦會十分高興,定有嘉獎。壯士方才,邊地豪傑多有欲助邊軍征戰之意,此言可能當真?”
真名叫黃宗的扎髯客,拍著鐵板一般的胸膛道:“人雖愛吹牛,但在將軍面前,不敢虛言豪言。將軍攻佔平州之後,約束部眾‘不取一物’‘不擾一人’,不僅如此,更讓將士相助百姓修繕房屋,有受盧狗賊挾持而戰死者,還多加撫卹,此等仁義之舉,哪個不服?我等雖嘯聚山林,但終究不是沒心沒肺的人,人生平最敬重的,就是仁、義之士。將軍不僅勇武賢明,更兼仁義、愛民,將軍一路行來,難道沒有在路上聽人,大夥兒都稱將軍為‘幽雲之福’?”
饒是李從璟看淡虛榮,聽了黃宗這番話,也是心潮激盪。
與當下的人不同,他來自後世太平年代,對生命本就看重,看不慣視人命如草芥的行為,若是迫不得已也就罷了,就如攻打平州時,百戰軍也有挾持民夫填河的,但除此之外,他不願亂傷一人性命。
攻平州之戰,雖無慘重損失,但戰事也頗艱難,城破之後,軍中頗有憤然情緒,惱恨平州城內百姓助賊抗拒王師,不是沒有人向他進言,意圖在城破之後屠城,以洩將士之憤,以威懾邊地百姓。但李從璟不僅沒有這麼做,反而約束部眾克城後“不取一物,不擾一人”,百戰軍也就罷了,軍紀嚴明,都頭以上軍官日日被軍營先生教授聖人之學,無人違背軍令。但盧龍軍就不同了,邊軍生存環境本就惡劣,一旦契丹南下,朝不保夕,這就使得他們戾氣深重,性子暴烈。為約束盧龍軍,李從璟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甚至處置了一些違反軍令的將士,為此差些與李彥超翻臉。這其中的艱難、堅持、苦心,之前有多少人能體會?
李從璟固知僅靠邊軍數萬人,便是他再如何能征善戰,也無法跟契丹玩命,他需要邊地民眾的支援。行仁義之舉,忍受他人誤解,還要面對他人發難,他堅持得何其艱難?而這一切,都是為了“護邊擊賊”,並非是個人私利,他難道就沒有心懷不平的時候?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李從璟初臨當世,所求不過“保命”二字,所作所為皆是“私利”,縱有吳靖忠、何進等人非難,從無怨言;如今,他手握數萬雄師,護衛大唐邊地江山,面對契丹寧戰不和,甚至不顧李存勖猜忌,也要對契丹用兵,“變幽雲之天”,所為者何?因他也是七尺男兒,胸中日復一日有了“天下”二字,有為國為民,為漢人江山做些什麼的大志了啊!
黃宗不知李從璟此時心中感慨,今日見到聞名已久的李從璟本人,他很激動,但見李從璟聽了他的話之後,沒有反應,還以為李從璟是不信他方才所言,立即急了眼,一咬牙,大聲保證道:“將軍,人方才所言,句句屬實,絕無半字虛言,但空口無憑,將軍恐怕不信。為免將軍覺得人信口開河,只要將軍首肯,人願為將軍進山,去招安人那些山中好友,讓他們率部來從將軍征戰!”
李從璟沒想到黃宗如此認真,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正思慮間,黃宗已是耐不住性子了,他今日見到“幽雲之福”,心緒早不同平常,不知不覺間竟分外想表現自己,此時道:“我等苦契丹久矣,企盼王師擊契丹亦久矣,奈何之前王師每回來,都是轉瞬即歸,叫我等好生無奈!如今,將軍常駐幽雲,正是我等殺契丹蠻賊的好時機,將軍不要不信,眼下將軍領大軍出營州,之前那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