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二十七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5,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雖然都是在定遠縣外紮營,唐軍營地與吳軍營地相隔仍有超過十里的距離,這是一段頗為安全的距離,既不至於遠到對對方營中有大動靜而半分不能知曉,同時又保證了己方在有隱秘兵馬調動時不至於被對方探知,這是一個看起來很矛盾的說法,實則理論上就是如此,當然實際情況如何就要考校雙方的硬軟實力了。

李德誠本已打算主動退守清流關,營中的準備剛做到一半,就接到了清流關守將派人傳來的訊息,這讓李德誠的臉色霎時間難看到了極點,清流關的守將不是庸碌之輩,清流關的吳軍將士也不是酒囊飯袋,但這也不過是相對而言,在李從璟親自率領的君子都面前,李德誠再如何對自己的部曲有信心,也不敢有半分樂觀心態。

“清流關總歸還有千餘將士,滁州城亦有守卒近三千,若是李從璟果真只是率領君子都三千鐵甲,清流關未必會馬上就被攻陷。”有幕僚如是說道,對這樣的寬慰之言,李德誠實在沒有辦法聽進心裡去,李從璟迂迴數百里奔襲,豈會沒有十足把握,他雖然沒有見識過君子都作戰,好歹聽說過君子都在龍門山阻擊三萬西川軍的戰績,對方的戰力如何能用常理衡量,且還是在李從璟的親自帶領下?

李德誠不敢耽擱半分,讓三軍將士加快速度,全軍往清流關撤退,同時他叫來留下斷後的將領,對他好生叮囑一番,又格外多給了一千兵馬,讓對方無論如何也要拖住李從珂,至少得堅持到天明。同時派遣一隊馬軍快馬加鞭趕往清流關傳令,若是清流關還沒有落入李從璟之手,無論如何也要守住,若是清流關已經不保,則等他率領大軍趕回清流關的時候,再與滁州前後夾擊。

左右分析,李德誠還是隻能選擇往清流關進軍,他總不能往廬州亦或是楚州逃竄,那豈不是拱手將清流關並及滁州都讓給唐軍?

諸事都竭盡所能安排妥當,看似都沒有問題,然而理論上合理並不一定就行得通,在李德誠率軍往清流關遁走後不久,侍衛親軍就殺到了吳軍營地。整編後的侍衛親軍,並不缺乏演武院學生充當骨幹,也不乏許多早先屢有戰功的勇將充作將領,且不說主將李從珂與副將李彥超,為加強侍衛親軍戰力,李嗣源沒少廢心思,殿前軍的牆角被他挖了不少,包括之前百戰軍的勇將如丁茂、史叢達等人,都調進了侍衛親軍任職,有這些將領帶頭,侍衛親軍缺的只是實戰磨合,後勁比李德誠麾下那些藩鎮軍強了不知多少,連日作戰下來日勝一日讓李德誠損兵折將,不是沒有道理的。此時侍衛親軍明知清流關被君子都攻打,自然半分力氣也不會留,都嗷嗷叫著要在天亮之前將李德誠擊潰,在這樣的攻勢下,李德誠留下的區區三四千人,哪裡抵擋得住侍衛親軍的猛攻?

“唐賊這是發甚麼瘋,竟然全軍出動來攻打我軍?”留下來斷後的吳軍將領有些傻眼,更多的是氣急敗壞,先前奉命留下來阻截唐軍,只不過是萬全起見,吳軍將領準備應對的也不過唐軍夜襲的一部分精銳,何曾有準備要面對整個侍衛親軍?

“將軍,擋不住了!”接連有指揮使來向吳軍將領哭訴,“這等陣仗,分明是唐賊傾巢而出,我等不到四千之眾,如何抵擋得住?”

再不走就來不及了,吳軍將領心中的天人交戰並沒有持續多久,他還不想把自己折在這裡,再者就算到了李德誠面前他也並非不能交代,誰告訴過他侍衛親軍會全軍出動了?三萬吳軍都擋不住唐軍,他三千餘人頂個屁用,李德誠還真能將他正了軍法不成?

在侍衛親軍將吳軍殺敗的前一段時間,吳軍將領“識趣”的知難而退,率領親信部曲撤出戰鬥,去追趕李德誠。他這一走,本就被打得有些懵的吳軍更是抵擋不住,沒多少時間就被侍衛親軍殺潰,逃走的逃走投降的投降,亂成一片。

當李從珂得知李德誠主力早已遁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大明的那些日子

小余愛吃魚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