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娘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2章 藏區之行,兩朝帝王的寵妃,費娘子,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

費真在宮裡等著崔浩師兄,順便等到了自己的父親。

費真的父親費之識,雲遊江南和中原後,回師門探望掌門師兄——崔浩的父親,費之識把他的所見所聞,告知師兄,讓他做好準備。

“要變天了”,費之識說。

“世道亂了70餘年,若繼續亂下去,老百姓吃不消呀。”崔掌門說:“大勢所趨,師弟還是儘快回蜀國,勸蜀王早做打算。”

費之識早有此意,恰好收到錦城來信,費之識和崔浩一道,匆匆趕回京城。

他先去皇上的勤政殿,向皇上稟報一路見聞,兩人閉門談了兩個時辰,無非是,分析蜀國今後的走勢,怎樣應對強大的中原帝國。

“聽說趙姓皇帝勵精圖治,坐上皇位兩年,施行了諸多改革,比如說休養生息,獎勵農耕,強化中央集權,重視文人……”

“老岳父說的這些,蜀國20年前就已經施行。”皇上不屑地說。

“正是,我見過他刻在縣衙的《勸農令》,那可是照搬我們蜀國的,一字不差。”費之識說。

“聽說宋國人才濟濟,就找不到一位文人,寫一篇《勸農令》?”皇上笑道。

“可怕之處就在此,宋朝的皇帝,他能隨機應變,覺得好的,他就學,認為不好的,他就想法糾正,就說收兵權吧,他把兵力強大的節度使,請到皇宮喝酒,說起自己當皇帝,整日提心吊膽,那些大將們,個個人精似的,不得已交出手裡的兵權。”

“杯酒釋兵權,高呀。”皇上嘆口氣說:“朕知道,許多大臣,不想打仗,老百姓,更是不想。”

(二)

“若是他不來打蜀國,朕可以與他友好相處,就是他打來,蜀國也要還擊,就像兩人打架,你打我,我還手,那是正當反擊,朕堂堂一個皇帝,無法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那是,皇上英明,”費之識不願勸皇上向中原稱臣,不想做一個叛徒,但是又認為,蜀國偏安一隅,不是宋國的對手,若執意對峙,受傷害的最終是百姓,所謂“神仙打架,百姓遭殃。”就是這個理。

費真聽說父親進宮,讓月兒在勤政殿外候著,等他一出來,讓他到芙蓉殿。

“父親,你可是回來了。”費真一見父親,喜出望外地說。

費之識把他在外的經歷,一一講給費真聽,順帶把剛才與皇上的談話,毫無保留地說了出來。

“父親,這也是我憂慮之處,皇上執意要打,還派信使去聯合南唐、南漢和北漢三國,一起抗衡宋國,他要學戰國的蘇秦,合縱抗橫,只是今非昔比呀!”

“你沒勸勸他?”費之識問。

“勸過,只是父親,他是一國之君,只能輕言投降?”費真說。

“不投降,可以稱臣納貢,免去生靈塗炭。”費之識說。

“卑躬屈膝,不過是投降的另一種表現。”費真說:“若他是老百姓,誰當皇帝都是一樣的,然則,他乃一國之君,投降就是氣節的問題,人無氣節,何以立在天地之間?”

“是呀,如今,打,打不贏,不打,有虧氣節,真是兩難。”費之識說。

“仗,必須得打。”費真說:“須得做好兩手準備,所以,請父親和我一起去藏寨,我想勸丹珠一家搬回去,以防萬一。”

(三)

“主意甚好,何時出發?”費之識問。

“就這兩日”,費真說:“父親,你還得想個法子,讓弟弟妹妹他們回青城山中的老家,若起戰事,那裡是最安全的。”

“只是,此事不能明言。”費真又道。

“其實,我這一路走來,也在想此問題,若蜀國戰敗,青城山也不安全,最好的退路是秦嶺,向北可去祈連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浮世煙雲

範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