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喜歡遙控指揮的大宋皇帝
天涯明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8章 喜歡遙控指揮的大宋皇帝,穿越荒年,系統竟然嫌棄我是處男,天涯明玥,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宋太祖宋太宗兩兄弟根據之前五代十國的教訓,
害怕出現軍閥割據,士卒叛變的事情發生,才制定出來的獨特的方法。
大宋開國皇帝武將起家,最後奪了柴家孤兒寡母守的江山,自然怕後人也效仿他們。所以對武將那是嚴防死守無所不用其極!
這樣做,雖然說確實大大降低了手下將領和士兵造反的風險,但也有不可彌補的缺點,就是導致軍隊的戰鬥力大大的不足!
因為也就導致了大宋的將領們不敢隨意抉擇,只能按照陣圖行事。照陣圖排陣打了敗仗,主將責任不大。反之,要是不按陣圖安排吃了敗仗,那責任就完全在將領們了,到時候一番整治,將領們自然是吃不了兜著走!
因此大部分時間,將領們只能畏手畏腳,嚴格按照固定的陣圖,死板的安排。
只有在極為特殊的場合,機智一點而又敢於擔當的將領,在面臨不利於我軍的情況之下,才會不按事先制定好的陣圖排陣,而選擇臨機改變戰法!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滿城之戰,當時的大宋名將李繼隆、趙延進、崔翰等奉命按陣圖擺兵佈陣,要擺出八個方陣。
大軍到了滿城這個地方,和遼國的軍隊突然之間遭遇在了一起,倉促之間趙延進登高了望觀察敵軍的動向,發現敵人分為東西兩路挺進,浩浩蕩蕩無邊無際!
當時情況已經十分危急了,崔翰等還想著按照陣圖排兵佈陣,每陣相隔百步,把兵力分成八份,士卒在看到面臨如此危機還要打散隊伍分散應敵的時候,自然是害怕的很,沒了士氣!
隊伍差點就不戰而潰!
趙延進、李繼隆見情況不妙,就主張改變陣勢,把原來計劃中分散的兵力,集中成了兩陣,前後呼應。
崔翰膽子小,害怕會違背皇帝的命令,這要是萬一打敗仗,責任算誰的啊?
一時間,爭執不下,沒辦法拿出統一的辦法。
關鍵時刻,趙延進、李繼隆力挽狂瀾,拍胸脯保證,要是打了敗仗,由他兩人擔責。
這才下令改變陣勢,兵力集中了,士卒大喜,士氣高漲,從而大敗敵人!
之所以這二位敢這麼幹,那是有原因的。趙延進李繼隆兩人都是皇親國戚,所以敢於改變陣圖,轉敗為勝。
換成普通將領,有這個擔當麼?就算打了勝仗,還得向皇帝請罪。
最明顯的例子是1001年,為了防止遼軍進犯。宋真宗做出了一系列的戰略部署,準備對付遼軍。
但遼軍並沒有按照宋真宗的事前的作戰部署行軍,而是從其他方向進攻而來,一頭撞上了王顯帶領的軍隊,王顯無奈之下只好就地迎擊。剛好連日間大雨磅礴,遼軍的弓大多以皮為弦,被雨水淋溼之後嚴重影響了戰力,王顯趁此良機,大破敵軍。
雖然打了勝仗,但是這明顯不符合之前皇帝制定的戰略部署,算是違背詔令了,王顯誠惶誠恐,並沒有勝利的喜悅。反而自請處分,請官家責罰!雖說宋真宗後來親自慰問,沒有計較此事,但王顯的態度就足以說明將領們的心思。
倉促之間迎戰,打了勝仗的主帥心裡還誠惶誠恐,這大宋皇帝制定的規矩多麼的嚴酷無情,由此可見一斑。
這件事情從後來宋夏戰爭中的“三川口”和“好水川”這兩次戰役也能看出來,雖說有宋兵輕敵冒進的過失,但是在為敵人優勢兵力包圍的情況下,明知劣勢,寡不敵眾的時候,將領們明知是死,索性拋棄了陣圖,按照自己的意願指揮,反而爆發出了強大的戰鬥力,差點在局面極為劣勢的情況下反敗為勝!
這些事情畢竟還是少數,大多數的時候,將領們在沒有任何底氣和沒面臨生死抉擇的大戰之前,那還是老老實實的按照陣圖的部署執行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