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一章 朕無論如何都要保住江山!,蘭芳,御炎,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聽到弘曆說出了自己心中所想,和珅一愣,繼而低下了頭,低聲開口。
“皇上聖明,奴才什麼都瞞不過您。”
弘曆沉默了一會兒。
少頃,一聲嘆息。
“和珅,朕可以對你說實話,朕不是沒有想過離開京師避敵鋒芒,朕想過,一直都有想過,但是,朕不能。”
和珅抬起頭,想要說些什麼,弘曆抬起手,示意他不要說話。
“你且聽朕說完。”
弘曆緩緩道:“且不說其他的,前明英宗時,京師遭到瓦剌威脅,搖搖欲墜,人心不穩,當時明廷也是一派南下避敵鋒芒之說,但是于謙力排眾議,堅持守城,把南遷與宋室南遷做了對比。
他認為一旦南下,就再也回不來了,於是死守京師,置之死地而後生,最終克敵制勝,力挽狂瀾,我大清代明而立,一統山河,歷代先帝與朕的功績不說遠超前明,至少也是與之相當。
前明能做到的事情,我大清做不到嗎?前明能看到的弊端,我大清文武就看不到嗎?和珅,你就看不到嗎?且不論是北遷還是南遷,都有先例,只要離開京城,就再也回不來了。
宋室南遷,亡於杭州,元室北遷,亡於大漠,明室立於江南,為我大清所傾覆,一旦離開京師首善之地,天下風起雲湧,朝廷威望不再,不臣蜂起,難以彈壓,屆時,便一發不可收拾。”
和珅沒有想那麼多,他只是單純從經濟角度來看問題,認為失去了京杭大運河與更加便捷的糧食通道的前提下,京師已經不適合長期堅守了。
但是從弘曆的政治角度和天下局勢角度來看,和珅覺得也有道理。
過去歷朝歷代但凡被迫離開國都的,最後的結局幾乎都是滅亡,再也回不去原先的國都了。
那口氣散了,或者說王朝龍脈斷了。
只是……
和珅跪在地上,滿臉的愁苦。
“皇上,奴才也不願意您離開京師忍受風寒和奔波勞碌,但是奴才不得不說,如果繼續打下去,一邊是大軍雲集,一邊是產糧之地淪陷、運輸道路堵塞,咱們堅持不了太久的。”
“還能堅持多久?”
弘曆盯著和珅:“你一定能給朕一個具體的數字,對不對?”
和珅沉默了一會兒,微微嘆了口氣。
“眼下,聚集在京師的大軍已有十萬,這還不算沒有抵達的第二批蒙古馬隊三萬人和關外八旗一萬五千人,他們要是都來了,光是大軍就有十五萬之多。
除此之外,還有五萬戰馬,這些戰馬沒有牧草,只能吃糧食,一匹戰馬吃掉的糧食比五個士兵還要多,五萬戰馬所消耗的糧食堪比二十五萬大軍!
這就等於京師一地,我大清需要供養四十萬大軍,就這,也是沒有包含地方百姓所需要的糧食,他們也要吃飯,所有人都要吃飯,不吃飯不行的。
以目前京師周邊之地的倉儲,全部拿出來供應給大軍和馬隊,勉強能支撐三個月,再多的話,就要陷入饑荒了,且這三個月內,糧價很難保證,極有可能出現饑荒。”
弘曆轉過頭,閉上眼睛思考了一會兒。
少頃,他睜開了眼睛。
“和珅,非常之時,行非常之法,我大清存亡,在此一舉,朕要對得起把江山交到朕手上的祖宗,朕不能對不起祖宗的信賴。”
“您的意思是?”
“打戰,需要的是男丁,青壯女丁身體強壯的,也能留下做做雜事,至於老弱病殘,則純粹是負擔。”
弘曆眼中閃著寒芒,緩緩道:“傳令下去,即日起開始,將京師範圍內非旗人和官員軍兵家眷的婦孺老弱病殘全部驅逐離開京師之地,只留下青壯男丁和身體康健的青壯女丁為大軍所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