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七章 耗不起的是帶清,蘭芳,御炎,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與會眾人對趙學寧這番話的反應很不一樣。
有人感到畏懼,有人感到激動,有人感到擔憂,有人沉思著考慮雙方的實力對比。
海州州長陳慶站了起來發言。
“大總統,雖說以少勝多不是不可能,但是大清掌握的領土資源,包括人口,數十倍於我,如果不能速勝,我必將陷入困局之中,而如今,以我軍的實力,能夠速勝嗎?”
陳慶的意見也是在場不少人的意見,他們紛紛點頭,雖然沒有說話,但意思是很明確的。
他們覺得,大清太大了,太強了,蘭芳就算能打過,也耗不過。
所以必須要選擇一戰而勝的速勝戰法。
然而趙學寧卻持有完全相反的意見。
“陳州長,你說要速勝?我看好像也有不少人贊同這個看法,但是我和你們的看法完全相反,速勝,是萬萬不可的!我們要打,就要腳踏實地穩紮穩打,決不能速勝,因為比起我們,大清才是耗不起的那個!”
這番話說出來,除了少數人露出沉思的神情,大部分人都露出了驚愕的表情,顯然對於趙學寧的這一看法持懷疑否定態度,不知道趙學寧為什麼這樣說。
怎麼大清才是那個耗不起的傢伙?
他們耗不起?
那麼大的國家,耗不起?
還真耗不起!
趙學寧笑了笑。
“我知道諸位都懷有疑惑,覺得大清那麼大一個龐然大物,怎麼會耗不起?但是我要說,他還就真的耗不起,諸位也都知道,大清是小族臨大國,其立國根基,不是全體國民,而是旗人。
其行軍征戰、治理國政,多以旗人為先,高官厚祿者為旗人,領兵作戰者同樣也是旗人,皇帝不信漢人,只信旗人,對於漢人,則多加防範,並不會引為臂助,反而多方嚴厲禁武。
在這樣的基礎下,大清能夠與我們成為敵人的,就是滿蒙漢八旗之兵,其他包括綠營在內的,還有天下萬民,他們都並不是清帝的臂助,相反,他們是清帝的敵人,是我們的朋友。”
這番話說出來,原本那些感到驚愕的官員也開始思考這話裡的意思。
他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出生在清帝國本土,後來才渡海到南洋求生存的,基本上對於清帝國都有一個自己的原初印象,無非殘暴、不講理。
但是趙學寧這一分析,他們紛紛感到有點意思。
大清立國,的確是小族臨大國,滿八旗兵丁人口數量都相當有限,為了擴大統治根基,才增加了蒙八旗和漢八旗,將統治根基從滿人擴大到了旗人的範疇,如此才有了他們的核心統治集團。
儘管如此,因為根深蒂固的防漢思想,儘管在康熙和雍正時期漢軍旗的人得到了一定的重用和發展,但是到了乾隆時期,情況發生了改變。
弘曆的想法與他的爺爺、爸爸不一樣,他認為漢人太多,漢軍旗的人也太多,這不是什麼好事,於是一邊透過文字獄打壓科舉官僚,一邊透過出旗為民政策打壓漢軍旗,以全面限制漢人的政治和軍事勢力。
那些清軍入關之後才加入清帝國作戰並且因為功勞被抬旗成為旗人的漢人被大規模清退,得到保留的基本上都是那些清軍入關之前就已經投效的漢人,他們往往被稱作“陳漢軍”。
經過乾隆朝針對八旗漢軍的大規模出旗為民,至乾隆後期,八旗壯丁總人數只剩下五十萬左右,較康熙末期的六十九萬下降了近二十萬的人口規模,減少的基本上都是八旗漢軍。
按照五口一戶的規模來算,到乾隆後期,滿蒙漢八旗總人口不過二百五十萬左右的規模,也就是說,乾隆時期,滿清朝廷的政治、軍事精英的主要來源,都在這二百五十萬人之間。
這二百五十萬旗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