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小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4章 雕像復活,我即是風,十年小樹,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康寧今天有些鬱悶,身為《城南晚報》的資深記者兼主筆兼攝影,他已經很久沒有做出一篇精彩絕豔,引起轟動的報道了。
也為難他身兼數職,《城南晚報》本來就是一家小報社,報社裡面的成員也大多過著混吃等死的生活,近些年新媒體與短影片的興起進一步壓縮了傳統報社的生存空間,迫於壓力,絕大多數報社都開始進軍新媒體領域,開闢手機客戶端,報送各種各樣的花邊新聞與娛樂週刊。
然而《城南晚報》這些老前輩卻已經失去了進取之心,更加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他們的文筆可以說非常優秀,詞藻不可謂不華麗,但是現在這個快餐時代,已經沒有多少人去注意報紙上的文字有多麼優美,新聞有多麼嚴謹,比起資料與經濟,教育與發展,更多的人更喜歡看一些哪個明星又劈腿了,哪個富豪又買了輛豪車,哪個女星被爆出整容醜聞這種莫名其妙的新聞。
雖然沒什麼營養,但是很爽,畢竟現在的新聞是標題黨的天下,背後是資本與流量的興盛。
《城南晚報》只是一家小報社,新聞關注點主要在民生方面,但真正還能支撐這家報社活下去的版面還是那佔幅越來越大的漫畫小故事、每日搞笑以及濃郁芬芳的心靈雞湯。
康寧對此非常不滿,他覺得《城南晚報》已經失去了靈魂,他不止一次的找報社經理反映此事,但經理每次的答覆都是:“相比起靈魂的高尚,我更在乎肉體的飽腹。康兄弟,再偉大的理想前提是得填報肚子,全報社上上下下包括保潔有二十個人,那就是二十張嘴你明白嗎?”
康寧看著大腹便便的經理,無言以對。
近期金水橋發生的事情讓康寧看到了機會,雖然靈異事件有些投機取巧,但發生在民間的就是民生,康寧用這個說法說服了自己。
“我一定將這件事調查清楚,雕像怎麼可能復活呢,肯定有人搞鬼!”康寧依然堅守著自己的職業節操。
但是事情的發展卻差強人意,第一天事情發生之後,並沒有人在意這件事情,其中就包括康寧。但是第二天卻再度傳出金水橋雕像復活的傳言,已經讓康寧的心思活泛起來,他直接來到醫院想要採訪受害人,但是卻被攔在了病房外,醫生拒絕除了受害人親屬以及警方之外的人進行探視。
而康寧想要從警方獲得一手資料,但是警方對外的宣告金水橋事件只是一起普通的社會尋仇事件,經過警方調解,現在雙方已經達成和解。
康寧卻不相信,什麼尋仇能連續兩晚在同一個地點發生,這顯然不正常,警方在刻意隱瞞什麼。
金水橋雕像復活在這片區的新聞圈子裡也引發了不大不小的震動,很多人認為這是個不錯的新聞話題,但也有很多人認為這就是以訛傳訛,不過就算是以訛傳訛,能夠澄清真相也能為自己的報社帶來不少人氣,畢竟這個時代的人就是喜歡看這個。
康寧覺得第三天一定有不少人會匯聚金水橋,但是他萬萬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人,結果遭到了附近養老院和居民的投訴,公安局過來將這個地方圍禁起來,禁止這些記者再來搗亂擾民。
康寧覺得自己的採訪權受到了侮辱,想要去理論來著,但是關注這種小事的本來就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報社,人家警察根本沒拿他們當回事,為此附近居民還爆發出經久不衰的掌聲,這讓康寧覺得自己是個徹頭徹尾的壞蛋。
康寧也很惱火自己的這些同行,你蹲點就蹲點吧,你別亂扔垃圾菸頭啊,還扔進河道里。還大聲喧譁,吵吵嚷嚷,有些人甚至連記者證都沒有,拿了個數碼相機就過來蹲點,這也太不專業了。
就在他一籌莫展之際,一個莫名其妙的簡訊發到了他的手機上。
“今晚兩點四十五分,金水橋,雕像復活。”
一開始康寧還以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