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小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章 鹽湖子弟,風從鹽湖來,懿小茹,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妮思前想後,又看了一眼麥和平的照片。
“頭兒,我這一次病好之後,我就想著,我能不能改變我們鹽湖,如果不能,那我能不能改變自己……”楊妮抱著小麥子親了又親:“三個月,我先去學三個月……假期我就回來。”
“成!”姜頭兒咬牙答應:“給你聯絡最好的學校,一切費用,我們小鎮都給你解決了。”
“我還需要到化肥廠去學習,拿到核心技術。”楊妮昂起頭,一張臉,瘦得只剩下眼睛了。
姜頭兒拍板:“我這就去安排,最近入校,還能趕得上新學期,楊妮,你去也可以,帶著小孫他們一起,先旁聽嘛。”
他指名道姓要將小孫帶上,那是經過一系列的算計的。
小孫之前跟過老楊,又跟過麥和平,還是高中畢業,從小到大家裡就剩奶奶養著他,初中高中都是鹽湖上出資給他上學的,奶奶也是鹽湖上養著,這樣的人,以後肯定是會回來的。
姜頭兒現在送人出去學習,一切都要打算得很精明,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了。
前些年,姜頭兒看見一個有出息的愛學習的鹽湖子弟,都會支援他們出去上學,最後,舉家搬遷往城裡去,根本不說要回來。
人往高處走,姜頭兒也怨不得別人。
說什麼不感恩不感恩的,不過就是一種自我陶醉的說法,如果一開始就需要別人感恩,做事的動機就不純。
楊妮想了想:“小孫十六七歲,也可以,再帶一個女娃娃吧,我們生活上還有個照應。”
“那就我們家孫女吧,十五六歲的年紀,反正我們祖祖輩輩在這裡,她要是不回來,我們就打斷她的腿。”張嬸在一旁推薦道。
去大城市學習的機會,可不是誰都有的,而且跟著楊妮出去,如果楊妮心情好,楊家祖傳的法子,不就讓自家也學會了嗎?
姜頭兒始終沒有答應,張嬸家孩子雖然多,但是說走就走了,鹽湖上實在是經不起折騰。
他抽了一根菸:“就這麼定了,你和小孫先去三個月,家裡你啥也不用擔心,我把吉花調回來,每個月給你打電報也好,打電話也好,寫信也好,總之你放心。”
楊妮點頭,繼續進了那個書房,她最近認真看書才發現,她是什麼都不懂。
難怪麥和平以前總是說她是經驗主義,祖祖輩輩的經驗主義下來就是智慧的結晶。
兩者相結合,以後可能會更好。
張嬸自討沒趣,拉著楊鐵小聲絮叨:“姜頭兒真是精明啊,好傢伙,粘上毛比猴子還精,誰也別想從他那裡鑽空子。”
“要不然人家能當領導呢,你有本事你去當個領導看看。”楊鐵心中高興。
吉花回來了,意味著他們很快就能結束在石頭房子乾燥不幹燥,溼潤不是溼潤,沒有淡水的艱苦日子,他們真是苦到頭了。
楊鐵給白犛牛餵了很多幹草:“夥計,你可真是吉祥的象徵啊,我們家真是越來越好。”
張嬸搖搖頭,不禁嘆息:“為啥我們家就沒有撿回來一頭白犛牛呢,人比人氣死人,運氣這東西,真不是誰都有的。”
張嬸看著懷中的小麥子,又想想鄰居王奶奶家的小孫子和自己的外孫女,白犛牛的牛奶多,小麥子吃不完,連帶著隔壁的孩子們都沾光,大家都被養得很壯實,多了一口吃食,甚至是還有富餘的牛奶,還能做成酸奶,酥油,都是極好的東西。
張嬸經常來幫照看孩子,剩下的牛奶自然是她拿回去的,這麼一想,他們家也是佔了很大的便宜。
“小麥子,以後奶奶疼你,幫老楊一起疼你,讓你的媽媽好好上學去,她好了,我們整個鎮子都好了。”張嬸的算盤也打得響。
以後楊妮回來,少不得也是跟老楊一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