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四集,廉吏能臣34集電視連續劇,佚名,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稻的收入是兩百文,換成種桑養蠶,一畝收入是一千文,也就是一貫錢,又提高了五倍。如果再把絲綢加工成刺繡、服裝等產品,收入會更大……”

知縣們一聽,個個恍然大悟似的:“對呀!我們怎麼沒想到呢?”

趙抃繼續說道:“州府要求平原以種糧為主改為種桑養蠶為主,山區能夠開墾種茶的山地應儘可能用來種茶,百姓種糧只要自家夠吃就行。縣城、府城所需的糧食從衢州、婺州、湖州調運。同時,延伸絲綢產業鏈,設立絲綢服裝商行,拓展刺繡、服裝生產,把以賣絲綢原料為主變為賣絲綢刺繡產品、服裝產品為主。”

知縣們越聽越興奮,不時個個連連點頭。

趙抃說:“要鼓勵本地商家走出去,到長安、契丹、波斯等地去推銷產品,使魚米之鄉成為絲綢之府。”

趙抃一番話博得眾知縣們的連連稱讚,連聲叫“好!”

趙抃最後又對大家說:“做知縣應當自己承擔責任,不要把可以自行決定的事情推到州府,讓上司做主。假如各位知縣都能將縣裡的事情處理好了,老百姓高興,我趙某人絕不干涉縣裡的事務。再說,朝廷當用人之際,各位做出政績,我一定負責向皇上推薦。”

在一陣贊聲中會議結束。

5、迴廊 日

趙抃剛走出會議廳,通判蘇軾即匆匆地趕過來。蘇軾一見趙抃便說:“趙大人,剛才接到方利明從衢州六百里快報……”

“哦,”趙抃站住了,問:“什麼情況?”

蘇軾道:“衢州購糧情況,價格變動很大。”

趙抃一聽,便說:“走,到知州室去談。”

趙抃與蘇軾兩人急匆匆地來到知州室。

6、知州室 日

趙抃聽完蘇軾衢州購糧情況稟報後,便攤開一張地圖,指著地圖對蘇軾道:“大蘇,你看,從衢州江山港上游道江西信州信江的上游,兩地只有六十幾里路程,二十年前,兩州已修通了鹽道。”

“大人是要派人到信州去採購糧食?”蘇軾道。

“正是。”趙抃說,“整個鄱陽湖地區的糧價還不到杭州的四分之一。我們採購的糧食主要依靠信江和錢塘江水運,其中玉山與江山之間六十里旱路可以僱當地挑夫解決。”

趙抃說到這裡,蘇軾恍然大悟道:“倘若打通了兩浙與江西的糧食通道,衢州的糧行還能興得起風浪嗎?”

趙抃重重地點點頭,並囑咐道:“這次衢州徐老闆幫了大忙,以後就專門委託他做收糧的代理商。”

蘇軾連連點頭。

7、西湖工地 日

烈日下,上萬名民工分成七部分,有的肩挑簸箕,有的兩人扛著竹筐,幹得熱火朝天。

(旁白):“自從杭州的知州和通判要在西湖上挖湖築堤的訊息不脛而走,南山、北山的漁民和城裡市民聞訊趕來,自願出工出力。上萬名民工分七部分,肩挑、槓抬,一派熱火朝天場面。”

這一天,蘇軾來到西湖邊對著眾人說:“鄉親們,辛苦啦,今年旱澇成災,你們生活困難。趙大人已申報朝廷,決定撥出一批大米,以工代賑。”

大家一聽有糧米可發,高興得喊道:“人多力量大,有糧幹勁更足了!”

一時,西湖裡傳來一陣一陣挑、扛的號子聲……

8、長堤工地 日

十月底,趙抃和蘇軾來到築堤工地上。蘇軾指著堤說:“大人,現在終於在北山到南山之間築好了七段長堤,段與段之間留了六處水道,只是由於銀兩不足,暫時未能造橋。”

此時,站在湖北岸的青年樵夫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喊道:“大人,就砍了山上一批樹木,拼成木板,造成六頂吊橋。平時吊橋拉起,讓裡湖與外湖的船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甜婚蜜寵:老公大人停一停

小施

落日飛鳥[校園]

桑知枝

與相為奸

小容嬤嬤

璀璨予你

三無是萌點

快穿之搞點黃色

嘉定

我把反派當主角寵後[穿書]

歲歲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