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0節,外室女,蘇 芷,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吃幾口,只就著酸豇豆喝了半碗的小米粥,便沒有了胃口。
“太太,三姑娘來瞧您了。”劉媽媽看著周氏這樣正心疼,可巧就看見顧明妧帶著丫鬟從外頭的垂花門裡進來,這時候雖然太陽還不辣,但地上也著實熱了起來,大家都在自己的房裡吹窖冰,也只有顧明妧心裡記掛著周氏,特意跑過來看她。
“如今大姑娘出閣了,最可心的反而是三姑娘了。”劉媽媽見顧明妧還沒到門口,只繼續道:“太太那時候那麼疼二姑娘,把她一個通房養的姑娘記做嫡出,又把月娥抬了姨娘,如今還不如三姑娘。”
周氏對於這些事情都已經看淡了,只拜拜手道:“二丫頭我已經不指望了,將來給她找一戶人家嫁了,讓她能安安穩穩的過好自己的日子,我也就對得起她了。她姨娘服侍了我和老爺這一場,我也不會虧待她,我心裡其實還想著,她要是能再給老爺生個一男半女,就再好不過了,老爺只有一個兒子……”
劉媽媽聞言便急忙道:“太太這一胎必定是男孩。”
她這裡正說著,顧明妧就進來了,周氏忙招手讓她在自己身邊的炕上坐下,上面墊著芙蓉簟,很是涼爽。
劉媽媽親自去外間沏了一盞烏梅茶過來,顧明妧便問周氏:“母親覺得好些了嗎?”
周氏雖然點點頭,但看著精氣神卻還是蔫蔫的,只幽幽的嘆了一口氣道:“我已經好多了,不過就是月份大了,更懶怠的動了。”這兩日顧明遠被顧翰清拘在了青松閣抄《孝經》,她也沒有過去瞧他,也不知道顧明遠怎樣了。
“母親是擔心大哥哥了吧?”
顧明妧喝了一口烏梅茶,抬頭同周氏道:“我那天讓丫鬟送了薑湯過去的,如今天氣正熱著,大哥哥倒也沒有著了風寒,母親若是不放心,一會兒我親自過去看看他。”
她原本抄了好幾遍的《孝經》,是要讓丫鬟送過去的,但是看見周氏這樣擔憂,就決定親自過去瞧一瞧,一會兒再回來和周氏說,也好讓她更放心一些。
周氏這下才算是好受了一些,但還是關切道:“你去瞧瞧他也好,他身邊沒有丫鬟,只有兩個婆子伺候,若是有什麼少的缺的,你來回了劉媽媽,讓她趕緊置辦去。”
顧明妧點頭答應,又在周氏這邊坐了一會兒,看著天氣越發要熱起來,便起身往青松閣去了。
這一世她是鮮少往前院來的,但去往青松閣的路還是很熟的,其實和她們平常上學去的言功堂,不過就隔開了兩個夾道而已。
入了夏袁先生有苦夏的症候,她又不願意住到顧家來,因此這周氏便放了她長假,讓她等天氣涼爽些了再來。
這幾個月實在是經歷的太多的事情了,顧明妧看見通道言功堂的那座小垂花門,便想起顧翰清牽著她的手,親自帶她拜師的日子。
前世她從不曾這樣享受過閨閣的生活,如今回想起來,和顧明珠坐在合歡花下做針線的日子,都覺得清新愜意。
“姑娘。”跟著她一同過來的丫鬟喚了她一句,顧明妧回神,順著抄手遊廊往夾道里去,過了一扇月洞門,便到了青松閣了。
她和丫鬟是打了傘過來的,收傘的時候,卻正巧瞧見有人從一旁的廂房裡轉身出來。
陳伯青今日起的有些晚了,昨天晚上幫著顧明遠一起抄書,一直到五更天才睡下。他們兩人本是約好了七月初要一同去一趟南山書院的。那裡新來了一個先生,教出了去年應天府鄉試的前三甲,這一次北上講學,有很多人爭著要去聽他的制藝。
陳伯青因是順天府的鄉試魁首,自然受到了請帖,聽說應天府的頭名也來了,還要跟他切磋一番。若是顧明遠沒有機會同去,那實在太可惜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