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五十一、驚世駭俗的隱秘,上品寒士,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賈弼之品了一口,眼睛眯起,讚道:“好茶,甘醇爽口,回味無窮,這是哪裡的茶,又是如何烹製的? ”

來德道:“回貴客的話,這是清明前在寶石山初陽臺道院摘得的茶,是葛仙翁手植的,我家小郎君命人將採來的茶葉殺青、揉捻、乾燥後以沸水泡注,就是現在這樣的茶水。”

王劭、賈弼之大奇,這等飲茶法前所未見,王劭試著品了一口,果然清淡雋永,久而彌香。

草棚內只有一張松木几案,四個茶碗就擱在這松木案上,一邊就是厚厚一疊書稿,還有筆墨紙硯之類——

王劭隨手取過一卷書稿,見是王充的《論衡.卷一》,這書他讀過,無甚興趣,又取一卷書稿,還是《論衡.卷一》,只是前捲紙張墨跡都顯年深日久,而後面這一卷墨跡猶新,左伯紙上非王非謝的行楷英挺峻拔、獨樹一幟,不禁眼睛一亮,一邊欣賞一邊唸誦道:

“操行有常賢,仕宦無常遇。賢不賢,才也;遇不遇,時也。才高行潔,不可保以必尊貴;能薄操濁,不可保以必卑賤。或高才潔行,不遇退在下流;薄能濁操,遇,在眾上。世各自有以取士,士亦各自得以進。進在遇,退在不遇。處尊居顯,未必賢,遇也;位卑在下,未必愚,不遇也——”

這是王充論逢遇的開篇詞,王充出身細族孤門,雖有大才,卻不得志,他認為處高位者未必賢、位卑者未必愚,這是顯而易見的事,但出身高門的王劭對這種說法就不喜了,他認為士族高門就是要比寒門庶族更高貴更有智慧,至於說陳操之由庶入士,那是因為錢唐陳氏乃穎川陳氏分支,也是有久遠的傳承和根基的——

王劭合上書冊,放回原處,問:“這是陳操之所書吧?”

丁春秋答道:“是,上面這卷是葛稚川先生的藏書,子重每半月去一趟初陽臺道院,借來書籍閱讀、抄錄,今已抄錄了數百卷。”

王劭點頭道:“陳操之書法大有可觀,勤勵苦學名不虛傳。”

賈弼之取過陳操之手抄的《論衡》來欣賞其書法,說道:“傳聞陳操之有左右開弓之能,哈哈,即雙手可以同時書寫,不知這行楷是左手還是右手所書?”

陳尚笑道:“這是行楷,自是十六弟右手所書,十六弟雙手亦有分工,左手善寫漢隸、大楷,右手精於行楷、章草。”

王劭、賈弼之皆笑:“有趣有趣。”

賈弼之隨手翻看,看到書頁中夾著兩張書帖,雖然折著,亦可看出是謝安書體,賈弼之亦是謝安隨意灑脫、圓勁古雅書體的心儀手追者,當即展開書帖來看,右起第一列便是“英臺白”三個字——

賈弼之一愣,迅即想起郗超去年來建康時與他說起謝玄以祝英亭之名在吳郡徐氏草堂求學之事,與謝玄一道遊學的還有一個叫祝英臺的,不知是謝氏哪位子弟,既非謝韶、亦非謝朗,因為這兩位郗超都見過,在東山郗超曾問謝玄那祝英臺是誰?謝玄含糊說是其表兄,郗超一笑而罷,心知謝玄不肯實說,謝玄表兄應該是劉、姓王才對,這兩家子弟郗超沒有不熟識的,何曾有這個祝英臺!

賈弼之匆匆一覽,但覺文詞清麗,情思細膩,似是女子意緒,傷悼其父,又解慰陳操之喪母之痛,意態殷殷,感情深摯——

陳尚這時正取陳操之畫的《孟夏草木圖》請王劭賞鑑,沒有注意賈弼之正看他帶回來的那封信,那是年前謝玄表兄祝英臺寫給十六弟的信。

賈弼之不動聲色地摺好書帖夾回《論衡》書冊,放回原處,心裡卻是波瀾大起,這祝英臺信中提到的亡父分明就是鎮西將軍謝奕啊,賈弼是管譜牒的,對這些士族子弟瞭如指掌,謝奕有三子二女,其中一子一女已夭,長女謝道韞生於建元初年,今年十八歲,其次便是謝玄,生於建元二年,還有一個年齡尚小,如此說這個祝英臺極有可能是謝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玄德

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