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四十九、清談拒婚,上品寒士,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四十九、清談拒婚
聽三兄陳尚說謝安已應桓溫之聘入西府任職,陳操之便問:“安石公是任西府軍司馬嗎?”
陳尚雖然對十六弟的未卜先知有些奇怪,卻也沒有太驚訝,應道:“是,京中人士都對安石公屈尊任八品軍司馬頗為不解,但據說桓大司馬是大悅,以謝安石的名望入西府,桓大司馬感到很有面子。”
陳操之心知這是謝安的隱忍,謝安之兄謝奕(即謝道韞、謝玄之父)與桓溫私交甚篤,謝奕也曾任桓溫司馬,其後謝奕任豫州刺史,永和十二年謝奕病故之後,桓溫想以其弟桓雲接任豫州刺史,大司徒司馬昱訪於僕射王彪之,王彪之認為桓溫據長江上流,天下已割其半,若其弟桓雲復據西藩,兵權萃於一門,恐非國家之福,司馬昱深以為然,於是表奏吳興太守謝萬為西中郎將,監司、豫、冀、並四州諸軍事、豫州刺史,從此,桓溫對陳郡謝氏耿耿於懷,所以謝安不應朝廷徵召,而入西府任軍司馬,就是為了修復與桓溫的關係,謝安對江左大勢看得很清楚,桓溫是隻可引導而不可對抗的,想有所作為,必須得到桓溫的支援。
陳尚又道:“但京中卻多有非議者,說謝安石早年做隱士、年過不惑卻出仕為官是悖德的行徑,安石公從新亭出發赴桓溫幕府任職之時,朝中官員、名流都來為他送行,中丞高崧藉著醉意道:“卿累違朝旨,高臥東山,諸人每相與言,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蒼生今亦將如卿何?”安石公聽了這樣的譏諷,也只是搖搖頭,笑而不答。”
陳操之道:“安石公雅量深致,豈是高崧輩所知。”
陳尚道:“因祝公子不在建康,所以十六弟的曲譜我就交給謝幼度讓他轉交其表兄。”
陳操之心道:“謝安去姑孰任職,豈會把謝道韞帶去,想必是謝玄推託之言。”問:“三兄,傳聞王、謝聯姻,不知確否?”
陳尚笑道:“豈會不實,王、謝這次是兩度聯姻,謝尚之女嫁與王導幼子王薈、謝據之女嫁與王羲之次子王凝之——”
陳操之墨眉一揚、星目陡張,驚訝之色不加掩飾。
陳尚忙問:“十六弟何事吃驚?”
陳操之平靜了一下心情,徐徐道:“傳聞王羲之夫人郗氏喜愛謝奕之女謝道韞,去年王凝之、王徽之兄弟去會稽東山拜見謝安石,就是向謝道韞求婚,為何卻是謝據之女嫁與王凝之?”
陳尚微笑道:“此事在建康也是議論紛紛,據說是謝道韞不肯嫁,又傳聞在東山謝氏別墅,謝道韞隔屏風與王凝之、王徽之兄弟辯難,王氏兄弟語塞汗出、自愧不如,那王凝之畏懼謝道韞才高,又覺其言語尖刻,怕婚後夫綱不振,不敢娶之,這真是大好笑事,時人有云‘逸少二子,不如謝氏一女’,這個謝道韞也與其叔父謝安一般轟動建康、名傳遐邇,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高平郗氏、穎川庾氏、陳郡袁氏,還有琅琊諸葛氏、穎川荀氏這些北來舊族子弟頗有欲迎難而上者,這樣看來陳郡謝氏聲譽並未因謝萬石兵敗而受損——”
“十六弟——十六弟——”
陳操之仰頭望著棚頂茅草痴痴出神,陳尚叫了好幾聲他才回過神來,歉然一笑,說道:“三兄見諒,弟想起一些事,不覺失神。”
陳尚道:“十六弟是想明日便是清明節吧,愚兄就是為了要在清明前趕回來這才日夜兼程的,明日族祭可以告慰陳氏列祖列宗之靈,我錢唐陳氏從此是士族了,想想真是心潮澎湃啊。”
又敘談了一會,來德端上兩大碗湯餅,陳尚食畢便回陳家塢,留下陳操之一人在燈下出神,心裡想著那個高傲高挑、不俗不屈的祝英臺勢壓王氏兄弟的模樣,王凝之怯懦不敢求婚,卻又有其他高門舊族子弟躍躍欲試,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郗氏、庾氏,葛氏、荀氏、袁氏,烏衣巷的清談雅集蔚為一時之盛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