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十三、峰迴路轉,上品寒士,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三、峰迴路轉
陳操之深知祝英臺的好意,參加謝安的東山雅集是他博取名聲的絕好機會,錢唐陳氏想要躋身士族之列,家族中就一定要有出色的子弟,還要有廣闊的交際,豈能侷限於鄉閭本縣!
郗超不贊同陳操之親自去建康見譜牒司賈令史,就是要陳操之蓄養聲望,先做名士再入仕途,以謝安為楷模。
謝安少負盛名,遠至鮮卑慕容垂、上至王導以下,無不對謝安讚譽有加,桓溫之父桓彝稱謝安“風神秀徹”,謝安早年曾做過著作郎的閒職,只一個月,就託病辭歸,其後隱居東山一隱就是十幾年,謝氏一門四傑——謝尚、謝奕、謝安和謝萬(淝水之戰主將謝石此時聲名尚不顯),謝安甘居幕後,以教育子侄輩為務,謝氏年輕一輩人才濟濟,與謝安的言傳身教是分不開的,詠絮謝道蘊是江左第一名媛,“封胡羯末”四才子——謝韶、謝朗、謝琰、謝玄,是北來士族年輕一輩的俊傑,王、謝名門之所以是盛名不衰的兩大頂級門閥,就是因為族中英才輩出啊,謝安教育子侄之功豈小哉,謝安現已屆不惑之年,名聲卻越來越響,安石不出,如天下蒼生何!
隱居養望不是在深山老林裡無聲無息,而是要交友、要經常參加各種雅集,雖然隱居不仕,但要時時有逸聞流傳,不能讓世人忘記,這才是養望,祝英臺邀陳操之去參加謝安的東山絲竹、書法雅集就是絕佳的養望之道,謝安書法與王羲之齊名,又極好音律,居東山十載,笙歌不絕,以謝安的愛才和雅量,以陳操之的音律和書法,必獲謝安賞識,還能結識謝氏兄弟和王氏兄弟——
陳操之料想謝安舉行這次雅集是為了王凝之、王徽之兄弟,應該還有不少會稽名流、世家子弟參加,但他實在不能離開陳家塢,母親也的確日漸衰老,葛師臨別之言沉甸甸地壓在他心上,他哪裡能去會稽吹笛揮毫呢,他只想陪在母親身邊,別的什麼都不願去想,這世上沒有比血脈親人更重要的,不能照顧好自己的親人,一切身外浮名都無意義,現在,他只想陪著母親。
陳母李氏得知前些日到過這裡的那個祝郎君來邀陳操之去會稽參加雅集,便問:“醜兒,祝郎君是你好友,特地派人請你去,為何拒人家好意?”
陳操之自然不能說是因為牽掛母親的身體,說道:“娘,兒子自去年九月以來,大半年都在外面奔波,上月底才歸家,有些疲憊,暫時不想就出遠門,而且現在天氣也炎熱。”
陳母李氏聽兒子說疲憊,便道:“我兒出外遊學是辛苦,那就歇著吧,只是冷落了人家祝郎君的熱心。”
陳操之道:“兒已修書向祝郎君解釋,祝郎君是我知己,不會怪罪與我的。”
陳母李氏點點頭,看著西斜的陽光過窗欞照進來,說道:“醜兒,陪娘到塢堡外走走,呆在這樓上有些氣悶呢。”
陳操之見母親有這興致,很是欣喜,便攙了母親慢慢下樓,走到塢堡大門前,陳母李氏站定了,微微喘氣,向著去錢唐的那條路上遙望,說道:“醜兒在吳郡時,娘想你了,就會站在這裡,想著你會不會突然從道路那頭走過來——”
陳操之挽著母親的左臂,笑道:“兒子現在不是陪在娘身邊嗎。”
陳母李氏忽然笑了起來,說道:“娘想起了一件事,你爹爹有幾年在本縣任職,休沐日前一天的傍晚就會趕回陳家塢,醜兒那時還年幼,比潤兒還小,剛會說話,娘牽著你來這裡等你爹爹回來,有時要等好久,看著你爹爹的牛車從道路那頭出現了,娘就趕緊抱著你迎上去——”
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可是母親卻說得饒有興趣,陳操之無端的覺得不安。
陳母李氏道:“今日是五月十四吧,對了,冉盛這兩天去哪了,怎麼沒有看到?”
陳操之道:“兒遣來德和冉盛去吳郡問免狀的事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