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六、莫須有,上品寒士,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必能娶陸氏女郎入我陳門。”

竇滔冷笑,年少氣盛,忍不住大聲道:“且不論婚姻之事,陳使君所言為蘇郎主計,要與我辯難,若我勝則任憑蘇郎主去留。陳使君此言誠信否?”

陳操之目視竇滔,緩緩道:“人無信不立,何況在下受命持節、代表的是大晉?”

竇滔朗聲道:“好,陳使君既如此說,那在下就陳說蘇家堡遷居關中的利和留在此地的弊。關中始平乃是蘇氏祖居之地,故土家園,能不思之?今聖主在上、郡賢輔佐,關中太平,士庶富饒,蘇氏若重歸始平,則劃撥良田萬畝供蘇氏立族創業,蘇氏族人免賦稅三年,開墾出的荒田,免租稅五年,蘇郎主回到始平就將受任始平縣令,這是王尚書親筆書信承諾的,這就是蘇家堡遷回始平的利;而蘇氏若留在平輿,上不得晉室信任,下不得當地土著民眾容讓,晉,室衰微,君臣離心,鮮卑鐵騎已佔據許昌,汝南四戰之地,平輿無險可據,豈是休養生息之地,王尚書言道,不出五年,淮北之地當盡屬燕和秦,非晉所有矣,晉人倚為屏障的桓大司馬,其用兵十分有四分靠運氣,若敢第三次北伐,不論是伐秦還是伐燕,必大敗。”

陳操之笑道:“竇公子轉述王景略之言倒是頭頭是道,請問還有利弊可言乎?”

王景略便是王猛,竇滔對王猛可謂心悅誠服,雖然陳操之點明他只是轉述王猛之言,並無己見,意含譏嘲,但竇滔卻沒有惱羞成怒,說道:“請陳使君也陳述蘇氏宗部留在平輿的利弊吧。”

陳操之朝蘇道質、蘇騏父子微笑致意,然後道:“安土重遷,人之常情,蘇氏宗部在平輿經營十餘載,塢壁堅牢,流民歸附,正是蒸蒸日上之時,此時卻又要連根拔起,遷回已然陌生的關西,這樣勞民傷財之事只怕蘇氏族人也不願意吧,去年桓大司馬錶奏朝廷,意欲還都洛陽,散騎常侍兼領著作郎孫興公上疏曰‘植根江外,數十年矣,一朝頓欲拔之,驅俶於空荒之地;提挈萬里,逾險浮深,離墳墓,棄生業,田宅不可復售,舟車無從而得,舍安樂之國,適習亂之鄉’……當年蘇郎主率宗部南遷,是避胡人暴虐,而今關西為氐胡所佔據,今日竇公子游說蘇郎主歸氐秦,豈非舍安樂之國,適習亂之鄉?”

竇滔大聲道:“習亂之鄉,我秦國是習亂之鄉?王尚書執政,秦境安定清平,兵強國富,百姓歌曰‘長安大街,楊槐蔥蘢;下馳華車,上棲鸞鳳;英才雲集,誨我百姓’,氐族雖是胡人,但與漢人友好相處,今朝中自王尚書以下,得到重用的漢人比比皆是,反觀江東,國君如傀儡,士庶如仇敵,人才凋零,百姓困苦,以王尚書之才,當年若隨桓溫回江東,能如今日在秦國之重用否?能一展胸中才學否?江左士人,峨冠博帶,服藥飲酒,誇誇其談,如殷浩、謝萬輩,身居高位,唯務清談,臨事卻百無一能,禍國殃民,莫此為甚,依我看來,習亂之鄉乃江左也!”

竇滔言辭也頗犀利,見識不俗,陳操之暗暗點頭,問道:“竇公子以為王景略何等人也?”

竇滔傲然道:“王尚書之才,不在張子房、諸葛武侯之下。”

陳操之問:“何以見得?”

竇滔道:“甘露元年,王尚書時任中書令兼京兆尹,太后之弟強德橫行不法,王尚書不待皇命,立斬之,更疾惡糾案,無所顧忌,數旬之間,權豪、貴戚,殺戮、刑免者二十餘人,百僚震肅,豪右屏氣,路不拾遺,令行禁止,此等雷霆手段,江左能一見否?王尚書又廢除胡漢分治之法,黎元應撫,夷狄應和,是以漢人與氐人、匈奴、羯人、鮮卑、諸羌皆能和睦相處,以此觀之,王尚書更勝張子房和諸葛孔明一籌。”

陳操之微笑道:“王景略是漢人,卻能在氐秦總領軍國諸事,何也?”

竇滔道:“聖主信任之。”

陳操之問:“王尚書春秋幾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玄德

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