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三、二人同心,上品寒士,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謝萬望著體格雄壯的冉盛,讚許地點頭,鐵如意遙指道:“此子可謂是勁卒。”
陳操之聽到謝萬這句話,暗暗搖頭,謝萬石還是不吃教訓的啊,壽春兵敗就是因為他一副名士派頭,行軍好比遊春,還吟詩長嘯,對待帳下諸將也是孤傲不群的樣子,戰前諸將訓話,說不出什麼謀略,卻是揮動鐵如意說道:“諸位俱是勁卒。”東晉武將地位低,被稱為勁卒更是等同於兵戶子了,諸將大忿恨,差點兵變殺掉謝萬——
圍屏一側探出一個婢女的雙鬟腦袋,衝陳操之一笑,說了聲:“陳郎君——”
陳操之微笑點頭,認得這是謝道韞的貼身侍婢柳絮。
謝萬道:“道韞出題吧。”
謝道韞心跳得很快,陳操之就坐在她屏風左側,相距不過一丈,雖然相互看不到,但很有當日在桃林小築同室清談的韻味了,感覺真好啊。
謝道韞翻開《明聖湖論玄集》,唇邊帶著一抹謔笑,聲音一改婉約低沉,清泠泠地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我與陳郎君持此芻狗論,請諸葛公子問難。”
諸葛曾好歹是主談者,不能一言不發,王弼的《老子注》他是熟讀的,率爾說道:“物不具存,則不足以備載矣,地不為獸生芻而獸食芻,不為人生狗而人食狗,喻無所愛惜也。”
範武子眉頭微皺,諸葛曾早早下結論說是“天地聖人無所愛惜”,這雖是王弼的定論,但也容易遭到反駁啊,當下靜聽不言,看謝道韞與陳操之如何反駁——
圍屏後半晌無聲,謝萬奇道:“道韞,何以不應答?”
謝道韞道:“不有助談者嗎?”
陳操之“噢”了一聲,說道:“不仁有兩,不可不辯,一如《論語.陽貨》之‘予之不仁也’或《孟子.離婁》之‘不仁暴其民’,此不仁為涼薄兇殘也;其二如《素問》之‘不痛不仁’,此不仁為麻木痴頑也。前者忍心,後者無知,天地不仁,蓋類後者。”
此言一出,舉座譁然,陳操之說天地不仁是無知,這實在是驚世駭俗了。
範武子眉毛軒動,抬眼看著陳操之,這是險論啊,陳操之敢持此險論,要麼是無知,要麼是自恃才高,這已經不是諸葛曾所能辯難的了,現在該他這個助談者應辯,範武子道:“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故芻狗萬物,乃天地無心而不相關、不省記,非天地忍心、異心而不憫惜也,王弼雲‘天地任自然,無為無造,萬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並非無知。”
陳操之等了一會,圍屏後的謝道韞一言不發,看來是全賴他這個助談了,便說道:“天地無心亦無知,大風傾舟、飄瓦觸額,雖滅頂破額,而行所無事,出非其意也。”
範武子問:“敢問陳公子,那麼聖人無仁當作何解,聖人亦無知乎?”
陳操之道:“聖人雖聖,亦人也,人有心也,其不仁,或由麻木,而多出殘忍,以兇暴為樂,聖人與天地合德,克去有心以成無心,消除有情而至無情,化解殘暴,全歸麻木,其受苦也,常人以為不可堪;其施暴也,常人以為何忍,而聖人均泰然若素,無動於中焉,雖非無知,亦類無知。”
範武子暗暗佩服,當即引經據典,與陳操之激烈辯論——
圍屏後的謝道韞聽而樂之,從沒有這樣輕鬆適意過,好比急風暴雨自有陳操之為她頂著,心情好極,臉上笑意不絕。
陳操之與範武子辯論良久,互不能屈,待範武子再次侃侃而談時,陳操之以指節輕叩身前小案,低聲道:“英臺兄助我。”
圍屏後的謝道韞嫣然一笑,“嗯”了一聲,她方才細聽雙方辯難,已有理屈範武子的計較,等範武子說罷,便道:“《莊子.大宗師》有言‘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也乎?所謂人之非天乎?’”這兩句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