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三十一、才識的魅力,上品寒士,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操之見虞約不以為然的樣子,便介面道:“三綱五常,禮之大體,三代相繼,皆因之而不能變,其所損益,不過文章制度小過不及之間,而其已然之跡,今皆可見,則自今以往,或有繼周而王者,雖百世之遠,所因所革,亦不過此,豈但十世而已乎!夫子所以知後世蓋如此,非若讖緯術數之學也,然而當今之世,禮教廢弛,非復夫子所知也,何以如此?漢末三國大亂,百姓顛沛流離,命之不保,又談何禮哉!今朝廷欲行土斷,卻是困難重重,人人只為私利,禮又何在!”
陳操之把禮與土斷聯絡起來,虞約不作聲了,餘姚虞氏歷來都是反對土斷的,這還真不能說是知禮守法。
虞嘯父道:“今日只論學,莫涉及俗務。”
謝道韞即針鋒相對道:“國事民生是俗務,那讀書何益,只為清談用嗎?”
虞嘯父一窘,辯道:“理義不明,便要致用,此亂政也,禍國殃民皆此類。”
謝道韞問:“請說庚戌土斷有何禍國殃民之處?”
虞嘯父冷冷道:“祝兄是何居心,莫非要構陷於我!”
陳操之道:“兩位莫爭執,我出一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諸位試論之。”
謝道韞聽陳操之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題,當即明白陳操之的用心,便不再與虞嘯父爭辯。
虞嘯父也知陳操之用意,淡淡道:“今世道不寧,禮樂崩壞,又何談治國平天下!”
陳操之問:“禮樂崩壞,可以修復,若不正心誠意,即便修身齊家亦不能也,修身必先立志,虞兄豈志短者!”
虞嘯父覺得今日不知怎麼一回事,心浮氣躁,話一出口就落下風,根本不是辯難的氣氛,感覺有點混亂,便想先理理頭緒,道:“願聽陳左監高見。”
陳操之今日不是來辯難的,正是要來對會稽學子講學的,當即從立志修身開講,亦儒亦玄,旁徵博引,重點闡述王陽明的四句教“無善無惡乃心之體、有善有惡乃意之動、知善知惡為有良知、為善去惡當在格物”,王陽明的這四句教本來就是針對“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而提出的,要把這些全部收攝融通於良知心體之中——
王陽明的心學與魏晉玄學頗有共通之處,在座的都是年輕學子,對講究獨特個性和精神自由的玄學本來就比對儒學感興趣,這時聽陳操之關於名教與自然、良知與天理之辯,都是聽得入神,有豁然開朗之感,更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此心即理,個性張揚,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原來如此重要、應該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會稽郡博士虞約聽得是頭暈腦脹,感覺陳操之這是歪理邪說,但又無從辯駁起,陳操之所說的與正始玄學又頗有不同——
虞嘯父則是既驚且佩,能成一家之言的都是高才大賢,陳操之與他年齡相仿,卻能說出這樣看似離經叛道、卻又震聾發憒的長篇大論,絕對是心靈的震撼。
在座的會稽學子就陳操之方才的“良知說”紛紛向陳操之發問請教,陳操之一一答之,從容不迫,風度之佳、辨析之精,虞嘯父自嘆弗如。
謝道韞也是目不轉睛看著陳操之,目光滿是歆慕和讚賞,這樣的男子怎讓人不傾心!
這次辯論兼講學從上午正辰時直至午後未時初,會稽郡學的七十餘名學子絕大多數被陳操之的思辨才學折服,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
陳操之、謝道韞下山回城時,那些學子殷殷相送,更請陳操之有暇再來講學——
虞約立在學舍前的古松下,目送陳操之、謝道韞二人遠去,問身邊的虞嘯父:“陳操之何許人也?”
虞嘯父道:“罕有的奇才!”又道:“方才陳操之對小侄說欲赴餘姚拜訪我七叔父,我也想看看七叔父對陳操之會如何品議?”
虞約道:“七兄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