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四十七、嫂子的教誨,上品寒士,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四十七、嫂子的教誨

臘月二十八日午後,陳操之從縣上歸來,這幾日拜訪本縣名流,應付各種宴請,團團如走馬燈,在陳家堡呆的時間反而少,今日終於清閒下來,可以靜下心來細讀前日從初陽臺道院帶回來的一批書籍,這近千卷藏書都是葛洪手抄的,道人李守一讓陳操之帶回陳家塢收藏,這批書是葛洪三十歲前抄錄的,都是經史子集一類,正是陳操之所需要的,葛洪中年以後醉心金丹大道,抄錄並收集了大量道經,諸如《玄元經》、《九陰經》、《三尸集》之類,這些道經大都留在了羅浮山,葛洪仙逝後,李守一帶了其中一小部分回初陽臺,竟也有數百卷之多。

前日帶回的這近千卷書籍中的三分之一陳操之曾借回來抄錄儲存,比如《淮南鴻烈》、《呂氏春秋》等,這一年來,宗之、潤兒把這些書都讀遍了,這時見又多了這麼多書,都是喜形於色,小兄妹二人看看這本、摩挲那本,坐擁書城,雖寶山不易也。

兩晉之際,紙本書籍尚未盛行,世家大族藏書中很大一部分還是竹簡或者是帛書,書籍之珍貴可想而知,書籍傳播全靠手抄,寒門庶族難以擁有大量書籍,這也是九品中正制存在的社會基礎,因為與有著良好家學傳承、可博覽群書的世家子弟相比,寒門學子若非有驚人毅力和特出的才智,是學識修養總是要遜色一些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在很大程度上是合理的,當然,越到後期弊病癒明顯,陳操之能脫穎而出是因為有兩世靈魂的洞見,又有葛洪藏書的滋養,再加上勤礪苦學,這才以庶族學子身份一鳴驚人。

陳操之並非沒有想過雕版印書、活字印書之類的普及書籍、開啟民智的事,但考慮再三還是放棄了,因為他只知所謂雕版、活字的粗略概念,具體細節並不清楚,這要試驗起來耗費巨大,一部十萬字的書估計沒有數十萬錢印不出來,而且雕版極易損耗,製版艱難,印不到幾部書就廢了,很難盈利,當然,若僅僅是錢物方面的困難,還可以設法克服,主要另一個原因讓陳操之徹底放棄了印書的念頭,因為他錢唐陳氏若這樣做,等於剝奪了其他士族詩禮傳家的特權,書籍普及首先損害的是士族的利益,動搖了九品中正制的根基,這比桓溫篡位更讓世家大族無法容忍,錢唐陳氏的下場可想而知。

歷史上雕版印刷技術的出現是用來印製佛經的,而且那已經是四百多年以後的唐朝,在東晉,普及書籍的社會基礎尚未形成,貿然行事無益國家,適足以惹殺身之禍,陳操之是不會這般不明智的,所以他依然是持之以恆地抄書,為陳氏後輩子弟積累藏書,到了他子侄這一輩,錢唐陳氏也會有了家學傳承,那時才是真正的有底蘊的世家大族。

陳家塢陳氏族人這幾日是忙忙碌碌,既為過年忙碌,更是為喬遷新居忙碌,圓形塢堡北側的方形塢堡“來儀樓”已建成並裝飾完畢,族中長輩商議就在新年正月初一搬過去,這舊塢堡就留給陳氏蔭戶居住。

陳鹹、陳滿等族中長輩議定,“來儀樓”依舊分東西南北四大區,西區最大,有三個獨立的庭院、房屋近百間,可容百餘人居住,對此,東、南、北三樓都無異議,陳氏族人都明白錢唐陳氏能有今日的興旺,主要歸功於陳操之,經過上月的佔田案,陳氏族人更明白了這一點,也更懂得家族必須團結一致,而且他們在“來儀樓”的新居都比原來的寬敞了數倍,哪裡還會有不滿呢!

陳操之並不管遷居之事,他自在三樓書房看書習字,宗之、潤兒在他身邊靜靜看書,鐵塔一般的冉盛也安安靜靜地看《左氏春秋》,這是陳操之讓他看的,《左氏春秋》裡有很多經典的戰爭範例,對冉盛肯定有幫助。

陳謨、陳譚兄弟二人來西樓向十六兄陳操之請教疑難,見冉盛專注地看書,見他二人來,只是點頭致意,便又埋首苦讀,陳譚坐到潤兒身邊,低聲笑道:“潤兒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