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二十六、將下藥,上品寒士,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冉盛道:“阿兄不是一向不喜人服五石散嗎?”
陳操之道:“昔年醫聖張仲景制五石散,乃是為治病用,不料何晏、王弼之徒卻服食以為常,而且五石散用藥昂貴,一劑至數千錢,尋常人家服散豈有不破家的!”
一名沈氏私兵道:“只要能讓我家少主人痊癒,五石散再昂貴也無妨,只是聽說服食五石散不當會喪命,這個這個——”
陳操之道:“我這五石散是經吾師稚川先生精心改制的,去除了張仲景原方的燥熱之毒,可以久服。”即吩咐黃小統從車裡取出一劑五石散,以冷酒灌入沈赤黔口裡,那沈赤黔嗆了幾下,抽搐強直的手足慢慢緩和下來,陳操之在他耳邊低語道:“赤黔辛苦。”
沈赤黔低應道:“算不得什麼。”慢慢睜開眼睛,很快就站起身來,行若無事一般。
陳操之叮囑道:“赤黔,你此後三年,切勿獨自在山間或水邊行走,不然一旦病發,掉入山崖或溺於水中豈不是危哉!癇疾是先天病症,無法治癒,但常服五石散,三年後可不再復發,只是這五石散你得服食一輩子了。”
慕容德、慕容令叔侄冷眼旁觀,對陳操之的醫術暗暗稱奇。
……
陳操之在鞏縣署舍見到了大名鼎鼎的慕容恪,慕容恪竟然比冉盛還高大,差不多是後世兩米左右的巨人,只是與勻稱健壯的冉盛相比,四十開外的慕容恪顯得消瘦,精氣神有些不佳,論文武全才,慕容恪猶在慕容垂之上,史載其軍旅之時,亦手不釋卷,個人品性亦無可挑剔,可以說若非慕容恪早死,王猛根本滅不了燕國,苻堅還數次屯兵陝縣,防備慕容恪西侵,取的是守勢,三年前慕容儁的死訊傳至江東,東晉朝野認為中原可圖也,建議北伐燕國,桓溫卻說:“慕容恪尚存,所憂方為大耳!”所以桓溫的第三次北伐就是選在慕容恪去世後才進行的,未想枋頭重挫於慕容垂之手——
在陳操之眼裡,慕容恪雖然用兵如神,但基本上可以認為是日薄西山了,並不構成強大威脅,世有陳操之,晉史已改變,但慕容恪的夭壽不能變,如果可能的話,慕容恪還應早夭兩年——
當晚,慕容恪在鞏縣署舍設宴款待陳操之、席寶諸人,席間也無他話,只是勸酒,夜深而散。
次日上午,慕容恪命慕容令單請陳操之去相見,慕容恪踞坐胡床,手執一卷《左氏春秋》,對陳操之道:“陳使臣江左俊才,名傳北國,十六歲時就曾在揚州中正考核中讓庾希吐血發狂,呵呵,庾希也是易學名家,由此可見陳使臣易學造詣之深,本王想請教陳使臣一事,晉之五行次為金德,我大燕據有中原,承晉為水德如何?”
慕容恪此問是對陳操之的嚴重考驗,這分明是不把東晉朝廷放在眼裡,陳操之若只顧氣節勃然大怒發作起來,那就是不智,畢竟這裡可是燕國的地盤,若曲意回答,那又被慕容恪所輕——
陳操之心道:“慕容恪陰險得很哪,一見面就這麼刁難我,看來我的五石散準備得很有必要。”當下一展摺扇,風度翩翩的嵇康在行散,說道:“晉室固然衰微,但宗廟社稷尚存,猶據江東、淮南九州之地,燕國如何承繼晉之五行?太原王何日揮軍南下、立馬吳山,那時才可承晉之五行。”
慕容恪暗暗點頭,這個陳操之果然不凡,不卑不亢,言辭犀利。
慕容恪不理會陳操之言語裡的譏諷,笑道:“既如此,我大燕應如何定五行次?”
陳操之道:“我聞燕之王跡始自於震,《周易》有云‘震為青龍’,燕前都為龍城,龍為木德,豈非幽契之符?且石趙有中原,其都為鄴,今皆為燕所有,趙為水德,燕承趙之水德為木德,此非天命乎!”心裡道:“石趙和慕容燕都是短命朝代,且讓你們承繼去。”
慕容恪細思陳操之所言,卻覺句句在理,非通曉易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