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五十、陳年妙計,上品寒士,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計其數,領軍大軍慕容廟被冉盛殺死,燕豫州刺史李邽死於劉牢之鋼杖下,冉盛的重騎兵一路衝殺,田洛的三千步卒緊跟殺敵,謝玄、蔡廣見燕軍潰敗,當然也是窮追猛打,燕軍一敗塗地,死屍枕籍,一直追到溫縣,兩萬六千燕軍步騎死的死、散的散,逃回溫縣的竟然不到五百騎,而晉軍陣亡四百軍士,重傷的約五百,此戰以弱勝強,大獲全勝——
南岸鞏縣的數千晉軍從容渡河,圍攻溫縣,溫縣的兩千守軍被敗退回城的五百殘兵感染了敗亡情緒,竟棄城退往冀州朝歌。
陳操之率眾進屯溫縣,一面休養士卒、安撫當地民眾,一面遣使向河南報捷,謝玄率大軍順河而下至浚儀黃河岸,準備浚儀的晉軍大部渡河——
桓溫先得陳操之洛陽大捷的訊息已是大喜,氐秦援燕的兩萬大軍甫出潼關便遭敗績,短期內秦軍是不敢再覬覦洛陽了,僅僅隔了五日,又傳來陳操之背水一戰,擊潰燕軍三萬步騎,斬首萬餘,俘敵五千,已佔據溫縣——
桓溫只是想求穩,決非不想滅燕,今有陳操之為他開啟渡河的缺口,即下軍令,西府與北府的五萬大軍渡河,只留朱序、郭銓率兩萬眾緩攻滎陽——
燕大司馬慕容臧已被溫縣的大敗驚得六神無主,桓溫大軍渡河,十餘萬燕軍不戰而退,兵敗如山倒——
六月二十九,桓溫軍至武陽,燕故兗州刺史孫元率其族黨起兵響應,桓溫大軍銳意直進,七月初四至枋頭,枋頭距燕都鄴城不過三百里,陳操之向桓溫建議暫屯枋頭,莫要急攻鄴城,桓溫怪而問之:“子重前言要渡河急攻鄴城,此時卻又說宜緩,何故?”
陳操之道:“先欲急攻,乃是畏秦、燕聯軍也,今欲緩攻,是不欲慕容暐率眾奔龍城也,奔龍城則不便追討,我軍歸江南,鮮卑人又來侵擾,明公欲成大功,必盡擒燕群君臣。”
桓溫頓悟,大笑道:“燕見我屯兵不前,便有餘暇收散卒,整兵再與我決戰,領兵者其庸才慕容評乎?”
……
燕主慕容暐聞知苻堅派出的救兵被晉軍擊敗、晉軍渡河侵溫縣、慕容廟戰死、大司馬慕容臧的二十萬大軍望風而逃,大驚失色,急召太傅慕容評、侍中皇甫真、散騎侍郎樂嵩、左衛將軍孟高等人商議對策,尚書令陽騖此時已臥病不起——
皇甫真建議奔龍城,他認為晉軍深入河北,不可能久駐,待其班師,再謀奪回故地——
十歲的慕容衝受任車騎大將軍,這時也在座,聞言冷笑道:“桓溫、陳操之,無能之輩也,只是樂安王更無能,以致敗績,我大燕二十萬大軍只是潰散,並未被剿滅,如何就要嚇得謀奔龍城!”
慕容評對燕主慕容暐道:“臣請擊之,若其不捷,走未晚也。”
燕主慕容暐乃以慕容評代慕容臧為使持節、南討大都督,收攏敗兵,更集附近州郡的軍士,又得二十萬眾,要與晉軍決戰於漳水南岸。
七月十六,桓熙、陳操之的北府兵侵略朝歌,至鄴城南畿,與慕容評的大軍隔漳水相望,陳操之命軍士大肆宣揚慕容評貪鄙劣跡,諸如鄣固山泉、鬻樵及水,積累家財億萬,卻不撫卹士卒——
燕軍聞之,皆怨憤,莫有鬥志。
燕主慕容暐遣侍中蘭伊責備慕容評道:“王,高祖之子也,當以宗廟社稷為憂,奈何不撫戰士而鬻賣樵水,專以貨殖為心乎!府庫之積,朕與王共之,何憂於貧!若賊兵進,家國喪亡,王持錢帛欲安所置之!”命慕容評悉以其錢帛散之軍士,使之力戰——
慕容評大為慚懼,當初是陳操之教唆他這種斂財手段,諸如“鬻樵賣水,不為已甚,薄徵廣收,民不以為苦,而大王則錢財歸焉,此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之法也!鹽、鐵可官府專賣,樹木山泉又有何不可?江東豪族皆如此,朝廷亦不之禁——”
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