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七十、謠言便是真相,上品寒士,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桓熙重建北府軍不以為然,他認為原北府軍已廢十餘年,內裡關係錯綜複雜,桓熙哪裡有能力在郗氏、庾氏勢力盤踞的京口站穩腳跟,而陳操之,年才二十,出身寒微,雖然名氣很大,又與南北兩大士族女郎糾纏不清,但領兵可不是名士能勝任的,謝萬石就是前車之鑑,所以桓秘認為兄長桓溫此舉是失策,難以成功。
桓熙邀陳操之私下長談,然後一起去拜會郗超,桓熙道:“家君近日將乘舟下揚州,督建廣陵城,回程時或許會經過建康。”
郗超、陳操之心領神會,桓溫入建康之日,就將是廢帝之時。
郗超道:“今日太極殿西堂議子重升任六品尚書丞郎之事,皇帝堅決不準,琅琊王力諫,皆不聽,雖然琅琊王可以不必得到皇帝准許擢升子重,但既然皇帝明確反對,身為丞相的琅琊王總不好當面與皇帝對抗,此議遂寢。”
皇帝司馬奕本來是想免除陳操之太子洗馬一職的,琅琊王、尚書僕射等人都反對,皇帝司馬奕也就罷了,沒想到現在不能免陳操之的官,陳操之卻要升官,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皇帝當然要發威!
對此,陳操之淡然不語。
桓熙道:“這等昏君,連皇子都不能確定是否親生,如何統御群下!”
郗超是安排人手散佈流言的主謀,但此時並不接桓熙的話頭,微笑而已,似乎此事與他無關。
次日傍晚,琅琊王司馬昱單請陳操之赴宴,是為了撫慰陳操之,許諾明年定當予以擢升。
陳操之道:“大王對操之也不必過於恩寵,不然操之不好為大王效力。”
司馬昱明白陳操之的意思,心下甚慰,說道:“操之忠義,國家之福也,本王定會說服陛下重用操之。”
陳操之趕緊道:“大王萬不能與皇帝說及操之所謀,皇帝初登大寶,尚不知形勢險惡,又寵信盧竦、朱靈寶諸人,實不能與謀大事。”
司馬昱點頭道:“操之說得是,皇帝實在是不知自重——操之近日可曾聽到什麼流言?”
陳操之道:“略有耳聞。”
琅琊王司馬昱臉現愧色,默然半晌,開口道:“此流言莫非是鮮卑人散佈的?那皇甫真剛一離開建康,這流言就出來了。”
太和元年的這個多事之秋,氐秦的苻堅、鮮卑的慕容皇室、還有江東的皇帝司馬奕都深受謠言困擾:秦主苻堅竟然不是苻雄之子,卻是其母與西門豹祠的廟祝所生;燕國上庸王慕容評與吳王慕容垂為了皇太后可足渾氏爭風吃醋;大晉皇帝司馬奕與天師道妖人在宮中修煉男女合氣術,後宮嬪妃俱成採補之爐鼎,皇子都不是皇帝所生——
謠言往往揭示真相!
琅琊王司馬昱問:“操之以為該如何消弭此流言的惡劣影響?”
陳操之道:“謠言止於智者,大王不必過於憂慮,但宮中反應卻是過激,這幾日衛軍四出、還有盧竦的信徒都在城內胡亂拘捕百姓,這樣豈不是越鬧越大,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可疏不可堵,皇帝不遠離讒佞之徒以消非議,卻這般對待百姓,吾不知其可也。”
琅琊王司馬昱深以為然,道:“本王明日入宮,請求皇帝驅逐盧竦、朱靈寶等人。”
陳操之心道,以皇帝司馬奕的愚頑的性情,必不肯聽琅琊王之諫,皇帝司馬奕一定會朝著他既定的命運大步前進——
不出陳操之所料,次日上午在臺城式乾殿,皇帝司馬昱聽說琅琊王要驅逐盧竦諸人,惱羞成怒,大發雷霆,說道:“當此謠言蜂起之時,朕若驅逐盧道首,豈不是坐實謠言,被天下人所笑!”恨恨道:“朕定要揪出那散佈謠言之人,將其碎屍萬段!”
琅琊王司馬昱苦諫,皇帝哪裡肯聽,只好辭出,至臺城秘閣,見尚書僕射王彪之急急趕來道:“大王,大事不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