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十一、陸始發難,上品寒士,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一、陸始發難

二月十七日午後,孔汪來顧府訪陳操之,孔汪被闢為被東海王舍人,不日將赴任,孔汪與陳操之、顧愷之暢談了一個下午,並非只是辯玄空談,而是交流學問、相互映發,三人惺惺相惜,更增友誼。

顧愷之留孔汪用晚餐,飯後入書房就坐,再論儒玄,侍者來報,南陽範寧來訪。

孔汪笑道:“範武子來了,那我可就要告辭了。”

陳操之以為孔汪與範寧有隙,但孔汪不是那種無雅量的人啊,不免有些疑惑。

孔汪解釋道:“因我名犯了範武子之父的名諱,範武子見了我,無不退避三舍,更是從不與我交談。”

顧愷之笑道:“原來如此,難怪前日範武子見了你,掉頭便走,哈哈。”

孔汪道:“我敬佩範武子的人品學問,只是無緣與他一席談了,不過今日與子重、長康長談,受益極多,更有何憾!我便給範武子讓位吧。”

孔汪去而範武子來,範武子依舊眉頭微蹙、表情嚴肅,端端正正跪坐,對陳操之說道:“前日大陸尚書請我參與明日的司徒府清談雅集,在足下接受大中正考核時與足下辯難,我範武子痛恨清談玄辯,如今卻被人當作清談利器來利用,實在是莫大的嘲諷,我答應陸尚書將赴司徒府,但我將一言不發,但聽足下舌辯,然而今夜,我欲與足下一辯,此辯無論輸贏,我從此不再談玄。”

陳操之含笑道:“多謝範兄成全,範兄這樣儒玄雙通的飽學高士若在明日司徒府考核與我辯難,只怕我難過考核之關。”

範武子道:“何必言謝,君子成人之美,我又何必刁難足下,而且足下並非沽名釣譽之輩,謝府雅集我已見識過足下之辯才。”

陳操之道:“範兄有志於弘揚儒學,我亦以為儒學乃治世之學問,內聖外王、施行仁政才是開萬世太平之正道。”

範武子長眉一軒,眼泛異彩,說道:“如此說,足下亦是不得已而辯?”

陳操之笑而不答,顧左右而言它:“我喜一邊散步一邊相談,範兄可願相陪?”

範武子道:“自當奉陪。”

陳操之、範武子、顧愷之三人來到顧府後園,沿花木小徑緩緩而行,談論內聖外王之道——

“內聖外王”之說首見於《莊子.天下篇》——“聖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於一”、“是故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

正始玄學創始者王弼打通儒玄的壁壘,用老莊來註釋《論語》,雲:“聖人有則天之德,所以稱唯堯則之者,唯堯於時全則天之道也。蕩蕩,無形無名之稱也……故則天成化,道同自然,不私其子而君其臣,兇者自罰,善者自功,功成而不立其譽,罰加而不任其刑,百姓日用而不知其所以然,夫又何可名也!”這就把孔子的“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與莊子的“內聖外王”聯絡起來了。

陳操之與範武子談論的自然是儒家的“內聖外王”,範武子對陳操之所說的“無善無惡乃心之體、有善有惡乃意之動、知善知惡為有良知、為善去惡當在格物”之說大為讚歎,認為這是先儒所未言,便與陳操之細細探討,不覺夜深。

聽得譙鼓三更,範武子這才想到該告辭了。

跟著範武子與陳操之繞小園花徑走了半夜的顧愷之瞪大眼睛道:“範兄不與子重辯難了?”

範武子道:“不辯了,範武子從此不再與任何人辯難。”

顧愷之道:“不是說與子重辯過之後再絕口不談玄的嗎?”

範武子道:“今日始識錢唐陳子重非誇誇其談之輩,當為一代儒宗,我不如也,又何辯哉。”

顧愷之叫道:“苦哉,早知如此,我不如作畫去,卻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