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五、慰藉心靈的碑帖,上品寒士,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裹著,桐油布防水。

又行了半里地,見左邊有條岔路,陳操之喜道:“就是這裡了。”牽馬走上岔路,約行百餘步,就見雨幕中透出燈火的光亮,正是延陵季子廟。

冉盛讚道:“阿兄記性真是好,竟記得這裡還有座廟。”

陳操之將馬牽到廟簷下,說道:“來時張墨先生指點給我看,當時並未入內參拜延陵季子。”

延陵季子就是春秋時吳王壽夢的第四個兒子季札,因不願繼承王位而隱居於丹陽,延陵季子高風亮節,才華出眾,精於音樂和舞蹈,成語“歎為觀止”說的就是他,這裡還有據說是孔子手書的碑銘——“嗚呼有吳延陵君子之墓”。

季子廟裡的香火道人見到大雨中出現的陳操之和冉盛,一個俊美絕倫、一個雄壯無比,把個香火道人驚得呆了。

陳操之參拜季延陵季子像之後向香火道人討熱茶喝,喝了一杯熱茶,問孔子手書的碑銘何在?

道人答道:“就在廟後,天黑不便觀覽,這裡有一新拓的碑帖,公子要不要看一看?”便去取碑帖來。

陳操之一看那紙張,是陸氏華亭墅舍獨有的上品黃麻紙,拓工亦精,墨色獨新,問:“這是道人所拓?”

那道人道:“午後來了一隊車馬,說是吳郡陸氏的人,去廟後觀看十字碑,這帖子便是一個年輕的陸氏女郎親手拓下的,留贈小廟一幅。”

陳操之大喜,原來葳蕤也到過這裡,這碑帖竟是葳蕤所拓,想著葳蕤之父陸使君好埤帖成痴,四處重金收羅碑簡和書貼,有些碑記因為是廟堂之寶,無法搬取回來,陸使君就坐臥碑下,用手一筆一劃地捫摩一遍,然後親手拓取貼本,葳蕤真是大有父風啊。

看著葳蕤拓下的這十個篆字,彷彿身邊有清泉漱石流過,陳操之一直不寧的心奇妙地沉靜下來:葳蕤受了那麼多委屈,不改其愛美求知之心,和葳蕤在一起,總讓他感受到生活的甜美和可貴——

陳操之懇請道人將這幅拓帖送給他,收好在包袱裡,負手在簷下看夜雨瀟瀟,見雨一時停不了,這時就算趕到曲阿縣城,陸葳蕤也已歇下了,便向道人借宿。

道人道:“小廟無臥具,兩位可從小廟往東行半里,有一村落,那裡可借宿。”

陳操之謝過道人,披戴上雨具,與冉盛牽馬往東,在村中一富戶家求宿了一晚,次日天矇矇亮便離了延陵村,向曲阿縣城快馬而來。

昨夜大雨,道路泥濘,縱馬馳過,一路蹄印。

入秋草木青黃,曲阿縣多赤楊,赤楊雖不如楓樹那般顏色紅火,但遠遠望去,也如暗紅色的火焰團團簇簇。

馬行雖疾,但陳操之的心卻不會象昨日那般焦慮和激憤,他是去赴一個美好的約會啊!

……

陸氏一行住在曲阿縣城的萬善客棧,客棧都是先一日就派人預訂好、清理乾淨的,陸葳蕤住在客棧二樓,窗外便是九曲河。

下了一夜的雨,陸葳蕤又有些認床,是以半夢半醒睡不安寧,臨到清晨時方沉沉睡去。

短鋤、簪花這兩個貼身侍婢天一亮便起身了,見小娘子還甜甜地睡著,便躡手躡腳去洗漱。

清晨的睡眠多夢,陸葳蕤便進入了一個美妙的夢境,彷彿置身牛車上,窗外青山綠水,忽然就到了陳家塢,見到了陳母李氏,陳母李氏慈和地讓丁氏嫂嫂帶她去尋陳操之,丁氏嫂嫂與她走到九曜山下,對她說陳操之就在山上,讓她自己去尋,她便覓路上山,卻是怎麼走也走不到山頂,不知陳操之在哪裡?正有些著急,聽得一縷簫聲從山巔飄蕩下來,不禁心下一喜,提著裙子奮力登山——

這時,忽然醒了,陸葳蕤知道自己又夢見陳郎君了,可惜這回還沒相見就醒了,正有些惆悵,卻聽那夢中的簫聲依然在枕邊繚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玄德

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