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二十一、夜襲京口,上品寒士,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片言嘉許,就讓他立即趕去建康,當他是僕役啊,這完全可以另派小吏前往嘛——

陳操之對桓熙道:“桓州君,由我的屬吏左朗去建康吧,在西府時左朗也識得郗侍郎,可先見郗侍郎,再赴尚書檯請旨,桓州君以為如何?”陳操之現在對桓熙很恭敬,每事必徵詢桓熙意見,這讓桓熙頗為滿意。

桓熙道:“庾希將叛,此乃大事,還是請何從事去一趟建康,陳司馬的屬吏左朗也一併去,速去速回,不得有誤。”

何謙意殊怏怏,只好與左朗連夜帶著那幾個可作證供的軍士趕去建康,陳操之送他們出西門,與何謙密語良久,何謙意稍解,拱手打馬而去。

次日,桓熙去視察沈赤黔募來的五百吳興壯士,即整編為左右二曲,沈赤黔任部曲督。

蘇騏稟道:“桓刺史,屬下在平輿蘇家堡有三百蘇氏私兵可以聽用。”

桓熙道:“甚好,蘇軍曹可速速回平輿率眾前來。”桓熙成軍之心迫切。

陳操之道:“兩淮、河南之地,頗多悍勇的流民宗部,桓公早有明示,必須全力招攬,桓州君何時前往,在下願意隨行。”

桓熙道:“北伐在即,不容拖延,我為一州刺史,自然要坐鎮京口,以便流民丁壯前來應募,陳司馬與吾弟石秀分赴兩淮和晉陵招募兵將,勿辭辛勞。”

來京口之先,桓溫曾密囑桓熙、桓石秀兄弟二人,晉陵、京口乃是僑民密集地,而且民心歸附,其兵可用,桓熙、桓石秀一定要親往招募兵將,示以恩信,結為心腹,至於兩淮,那些流民帥往往桀驁不馴,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說服歸順的,陳操之善辯,就讓陳操之去努力吧,知人善用,各盡其才,這是桓溫的想法,現在絕不是妒賢嫉能的時候,而且桓溫認為自己完全能掌控北府局勢,待北伐成功,他就要威逼朝廷封他為王、加九錫,陳操之追隨他將會有更大的利益,桓溫相信陳操之會做出明智選擇的——

陳操之躬身道:“遵命,在下後日便與蘇軍曹同道北上。”

劉牢之道:“桓州君,卑職是彭城人,與淮北諸塢堡有些交往,願與陳司馬同行,助一臂之力。”

桓熙允了。

孫無終也說要與陳操之去淮北,桓熙不肯,因為孫無終是晉陵人,桓熙命孫無終隨桓石秀去晉陵諸僑郡招募兵將——

二月二十二日,陳操之與劉牢之、蘇騏一行數十人離開京口,準備渡江北上,去建康報訊的何謙、左朗還沒有迴音,卻先傳來客居暨陽的庾希渡江逃往海陵的訊息,庾希心知桓溫狠辣,不會放過他庾氏,他不能束手待斃,便率族人、門客、舊部、私兵千餘人逃往海陵,海陵多陂澤,追捕不易,又瀕臨大海,一旦事急可乘船出海前往廣州,廣州刺史是庾希二弟庾蘊——

隨庾希一起出逃的有其弟庾倩和庾邈,以及庾希之子庾攸之——

陳操之立在北固山下,遙望大江,庾希一黨就是前夜渡江逃往海陵的,追捕庾希這個難題就讓桓熙去解決吧,陳操之叮囑沈赤黔,努力練兵,年底讓沈赤黔率部去洛陽與其父沈勁會合。

就在陳操之一行渡江赴彭城的次日,朝廷詔旨與大司馬軍令同時下達,詔廢庾希為庶人,命東海太守周少孫與平北參軍劉襫率部追捕庾希,解赴廷尉問罪——

東海太守周少孫與平北參軍劉襫即率兩千軍士前往海陵追捕庾希一黨,庾希逃至海濱,略取漁人船準備出海,舊部武遵道:“庾將軍,那周少孫素未領過兵,而且也不過兩千軍士,我何畏之,敢請五百人伏於陂澤中,必大破之。”

庾希依其計,伏兵陂澤荒草中,周少孫、劉襫不察,中伏大敗,死傷近千人,率殘部逃往姜堰——

武遵對庾希道:“郗愔移鎮淮陰後,京口空虛,桓熙在京口募兵尚未成軍,將軍何不夜襲京口,擄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玄德

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