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二十四、列女賢媛,上品寒士,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大喜。
午前,追擊庾希部將武遵的遊軍都護郭龍和北府部曲督沈赤黔回來了,擄獲庾氏叛眾三百餘人,武遵頑抗被擊殺。
京口城的大火已被撲滅,城中房屋被燒燬了一小半,百姓失所——
面瘡初愈的桓熙從曲阿趕回來,與謝琰、陳操之入城安撫百姓、命軍士幫百姓重建房舍,並分發米糧撫卹——
當夜,謝琰擬的平定叛亂的奏章呈桓熙看過,謝琰在表章中把平定庾希之亂的主要功勞都掛在桓熙頭上,指揮若定、奮不顧身云云,這讓桓熙頗為滿意。
陳操之向桓熙建議,只將庾希、庾邈一族的人以及參與叛亂的主犯押解進京,其餘人等就地收編為北府軍士,用人之際,少殺為妙——
桓熙採納了陳操之建議,那些庾氏私兵和參與叛亂的原京口守軍共千餘人,見庾希都已授首,而且這又是本國內亂,沒什麼氣節好講,便都降了,歸附北府軍。
十八日,桓熙與高平太守郗逸之、曲阿縣令弘戎率一千軍士押解庾希一黨六十餘人進京,大司馬桓溫已於十日前入建康,先遣甲士收東陽太守庾友、散騎常侍庾柔、太宰長史庾倩下廷尉問罪,現在庾希、庾邈解到,只有廣州刺史庾蘊遠在嶺南尚未拘至,穎川庾氏等於被連根拔起了,門閥爭鬥之酷烈可見一斑。
二十一日,就是庾希叛黨解至建康的次日,桓溫即命誅殺庾希、庾邈、庾攸之等五人於雲龍門外,至於庾友、庾倩、庾柔三人,待廷尉審畢,亦將處死——
這日黃昏,大司馬府前來了一輛牛車,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子匆匆下車,這女子神色驚惶,雙足無履,披髮跣足請求入內求見大司馬桓溫,門役閽者當然不肯她入內,女子情急,厲聲叱道:“是何小人,此乃我伯父門,敢阻我前!”不顧一切往裡衝——
那些閽禁聽這女子稱桓溫為伯父,又見其雖然跣足狼狽,但容貌姣好、衣飾華貴,顯然不是平民女子,亦不敢深阻,一路跟著問這女子是誰?卻好遇到桓熙,桓熙一看,驚道:“十三妹何至於此!”
原來這女子是桓溫四弟桓秘之女桓憐,八年前嫁給了庾友之子為妻,門閥大族的聯姻本來就是牽枝纏藤,哪裡會料到今日會反目成仇、刀兵相向!
桓憐哀聲道:“伯道大兄,我夫君、阿翁被下廷尉,我特來求伯父開恩,大兄也要為我求個情。”
那些閽者見這女子果真是桓氏族人,當即悄然退去。
桓熙道:“庾氏一族謀反,斷無赦免之理,十三妹既已歸來,就不要再回庾府了。”
桓憐怒道:“我既已嫁庾氏子,就是庾氏之人,伯父要殺我夫君、阿翁,就連我一齊殺。”
桓熙素知十三妹桓憐倔強,便推託道:“父親大人尚震怒中,十三妹勿攖其鋒,過兩日再去求情吧。”
桓憐冷笑道:“過兩日?過兩日我夫君就身首異處了!”撇了桓熙,赤足去見伯父桓溫,哭拜於地——
桓溫板著臉道:“阿憐,這不關你小女子事,勿要多言,庾氏一族作亂犯上,法不容情。”
桓憐膝行而前,抱著桓溫的腳不放,大放悲聲,涕淚俱下——
桓溫無奈,說道:“罷了,就赦汝夫無罪。”
桓憐仰起滿臉淚痕的臉,哀求道:“還請伯父把我阿翁也一併赦免了吧。”
桓溫作色道:“汝勿要得寸進尺,庾玉臺謀反,決不能赦免。”庾玉臺便是庾友,字玉臺。
桓憐道:“我阿翁左足較右足短三寸,行路需人扶持,如此者當復能作賊不?”
說庾友行路需人扶持實是誇張之語,但庾友的確跛足蹣跚——
桓溫失笑,擺手道:“好了,起來吧,伯父為你赦庾玉臺一門。”
這樣,庾友一門得以保全,而廣州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