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路風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章 金觀論道,現代修真史,異路風情,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道:“以施主的年齡判斷,是隱去了自己的氣息,不知道施主以為我說的如何?”
我心想,這老道也太小看人了,也不說破,笑道:“觀主高明,我也是無意的,並沒有刻意去做。”
我沒有告訴觀主我修煉到地仙境界,也不能承認自己是故意的,雖然我有些時候調皮,但這時也說的是真話。
觀主很驚訝,心想,無意之中就能隱藏去身上氣息,那……那要何等高深的修為,但畢竟是一觀之主,壓下心中的震驚,說道:“哦!那說明施主隨時能夠收斂自己身上的氣息,真是難得,難得!”
我聽了內心也感高興,臉上卻不露神色,客氣地說道:“呵呵!觀主你過獎了。”
李觀主對我越來越感到好奇,若有所思的問道:“不知施主修煉的是那一家的修真法門?”
我聽了一愣,心想,修煉還分家嗎?不由問道:“那一家……修真有很多家嗎?”
李觀主吃驚不小,覺得不可思議,這位小施主年紀輕輕,有很不錯修為,怎麼一些簡單的問題卻不知道?不由問道:“你不知道……”
我那能知道,又沒人教我,那些師傅又沒有文字記載說明,或許上個文明沒有李觀主說的這些也不一定,於是說道:“我真的不知道,觀主,修真分為那幾家?”
李觀主見我確實不知道,心裡越發奇怪,解釋道:“一般來說有道家、佛家、和儒家三大家,其它的也有很多派別,但都脫離不了這三大家,而我們常說的修煉指的道家,其實不然,三家修煉的結果異曲同工,只是說法和修煉的途經不同罷了。”
“道家、佛家、儒家,”我在心裡默唸,我也知道呀,我家石室裡歷代祖先的遊歷記載裡有過論述,但沒想到會與修煉扯到一起,想到這裡我問道:“那這三家在修煉上有什麼講究和不同呢?”
李觀主對我不恥下問大有好感,稍有興致的說道:“三家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在它的本質上有很多的差異,也就是在它的起源發展和思想上的差異,同時也有很多的不同見解,但一般認為,道教的始祖是黃帝,《道藏》中有許多道經託名是黃帝所作,著名者如《黃帝陰符經》、《黃帝龍首經》等。後來比較喲影響的是道祖老子,老子是先秦時代的著名思想家,所著《道德經》對後世影響非常深遠。唐代皇帝曾尊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宋代加號稱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道教尊老子為祖師,稱為太上老君,又為三清中的道德天尊。道教經書說老子從遠古以來世代變化,降臨人間演法弘道。”
我心想,觀主所說的有些我知道,有些我不曾接觸過,而老子《道德經》我好像在石室讀過這本書,當時由於不解其中的含義,而不了了之,這時聽李觀主說起,心裡暗道,以後有機會得好好讀讀,略有興趣地問道:“佛家呢,又有何講究說法?”
李觀主這時也不再想我為什麼對一些簡單的基礎修煉知識不知道的事情,很有興致對我講解道:“人或為名所惑,或為利所動,或為官而奔波,或為愛情而苦惱。把名、利、祿、情,視為人生的最高追求,而佛家講究的是大徹大悟,四大皆空,戒律較多,比如剋制慾望的五戒———戒殺生、偷盜、淫邪、妄語、迷幻等。佛教的創始人,一般認為是教主釋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國王淨飯王的兒子,王位唯一的繼承人。原名喬達摩●悉達多。喬達摩是姓悉達多是名,一切願望都能實現的意思。釋迦牟尼是印度語音譯。是他成道後人們對他的尊稱。釋迦是他族裡的族姓。牟尼是‘能寂靜修行又能慈悲濟世的聖人’之意,即釋迦族的聖人。他認為,禪就是破,就是悟,就是我,就是般若,就是智慧,一句話,這個世界沒有我,一切都是空幻。後來人就根據他的這種思想來修身養性。”
我聽的興趣越來越濃,心裡似乎有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