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六章 潛流,將軍好凶猛,更俗,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
桐柏山自古以來就盛產茶藥,但要認真細數來,淮源地處桐柏山南嶺西段及北嶺,山勢崔巍,谷深壑險,低崗丘陵也多儘可能開墾種植糧桑,茶葉產出有限。
信陽、羅山兩縣以及淮水北岸的真陽縣,有大片溪河與淮水交匯的沖積平川,民眾不缺土地耕種,師溪河兩岸以及石門嶺以東及鐵幕山的大片低崗丘陵,數百年來開闢種植不計其數的茶莊茶園,每年所出新茶高達上萬擔。
不過,以往桐柏山茶都是採摘後壓制成餅,飲時碾碎煮沸,與別地茶葉相比,並沒有自傲的特色。
雖說楚山眾人這些年來飲茶都是採摘新葉後直接進行炒制,飲時直接沖泡,但當世訊息傳播緩慢,衝飲法一直傳播不開;士大夫對沖飲法還甚為不屑。
卻是建繼帝在襄陽即位,諸部院司官吏陸續到位履職,襄陽城條件又非常的簡陋,數以千計的官吏連住宅都沒有辦法充分解決,飲茶再難以講究,看似優雅、傳統費時費力一時間受到限制,簡單便捷、實際茶湯品質更高的衝飲法自然就迅速在襄陽城裡推廣開來。
以往楚山往外輸出的大宗商品,以各式鐵器及鐵料、桐油、木材、藥材為主,其中鐵料、包括兵甲戰械在內的鐵器、桐油以及木材,都是城外與各地商戶直接交易。城中鋪院也設有貨棧,主要運儲與城裡中小藥行、藥鋪交易的藥材為主。
隨著衝飲法流傳開來,鋪院在襄陽每月能走銷兩三百擔茶。
襄陽作為新的帝都所在,從士大夫到販夫走卒快速接受衝飲法,楚山茶也飛快往襄陽周邊的荊湖北路諸州縣流傳開來。
鑄鋒堂除了之前所積壓的兩三千擔炒茶已經走銷一盡外,今年受戰事影響,所能供應的新茶不足信陽、羅山、真陽往年正常產量的一半,肯定滿足不了需求。
這次史軫到襄陽來,鄭屠以及鋪院幾名主事都想著以鑄鋒堂的名義從外地採購新茶炒制以補不足。
史軫想也沒想,就直接否決掉,要襄陽負責鋪院的主事不用考慮炒茶之事,只要確保鑄鋒堂輸出的大宗商貨,以襄陽為中轉站,往天下各路更順暢的販運就好。
因為戰事的緣故,原先掌控真陽、信陽、羅山等地茶莊茶園的土地主大多南逃,即便還有一些茶莊主留下來,但也都同意所有的新茶由鑄鋒堂以一定的基價進行統購。
他們不同意也不行,受戰事的影響,已沒有幾個茶商還敢跑到楚山收購新茶;而楚山往外的運力,也基本上為鑄鋒堂所壟斷。由於大量的茶農跟其他民眾都逃往荊湖避難,滯留在信陽等地的難民,也基本上以鄉司為單位進行救濟。
舊的生產體系被打破,茶莊主不找鄉司請求幫助,想單獨僱茶農採茶,也變得困難。
目前行營將真陽、信陽、羅山三縣的產茶地,以鄉司為單劃分出十二座茶區,在每處鄉司都直接設點炒制新茶。
這就確保幾年一步步琢磨完善的炒茶法,都在鑄鋒堂的直接掌控之下,短時間不虞會擴散出去。
倘若此時從外城大量採購新茶,運回楚山炒制,必然會擠佔原本就很狹仄、運力有限的陸路運輸通道;倘若將新茶運往襄陽炒制,以當世對飲茶的熱衷以及江浙荊湖的茶莊茶園多為當地大地主、大士紳掌控,與襄陽諸公關係密切,炒茶法估計很快就會傳播出去。
現在除了真陽、信陽、羅山等地新茶產量會很快恢復到戰前水平外,桐柏山裡還有很多不適宜開墾糧田的坡崗可以用來種茶。
此外,羅山以東的光山、潢川等地臨近淮陽山北坡的坡崗丘陵,都是淮南有名的產茶區;隨著九里關以東的防禦日益完善,楚山直接控制的炒茶年產量,會很快恢復到三萬擔左右。
即便隨著衝飲法的普及,三萬擔炒茶猶遠遠不能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