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二章 老卒,將軍好凶猛,更俗,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積薪火化;而殺亡逐敗等事由兩翼協助作戰的義軍將卒負責。
韓昌甫等首領所率義軍將卒,兵甲軍械裝備極差,也談不上有多嚴密的操訓,自然也談不上有多強的戰鬥力。
不過,由楚山精銳居中居前攻堅斬銳,義軍將卒從兩翼巷道協助進攻還是虎虎生威。
而作戰之勢態,從來都是此消彼漲。
守軍從橋前潰敗,義軍將卒更是士氣如虹,如狼似虎一般殺入潰兵之中,殺敗捉降。
昌泰其橋無柱,巨木虛架,飛架河上——汴梁城裡有多座類似的木橋,因其狀如飛虹,又名之“虹橋”。
昌泰橋以及朱雀門南側的龍津橋等虹橋,實際是一種強度有限、受岸基條件限制很大的編木拱橋結構。
昌泰橋徑跨七丈有餘,懸於河面之上兩丈餘高,可供舟船從橋下透過,但橋面僅有兩丈寬。
近千守軍沒能抵擋住衝擊,陣列被衝潰,又有幾人能通昌泰橋逃到蔡河西岸去?
“可有靖勝軍故舊?誰可知身邊有人曾在靖勝軍從過軍?”
數騎持令旗馳來,在無路可投、想投降卻有種種顧忌、亂糟糟的橋東守軍前勒住馬,揮舞令旗阻止義軍將卒往縱深處衝擊多造殺戮,高聲喝問有誰與靖勝軍牽扯,
“我家節帥承先帥王公遺志,以驅逐胡虜、還我河山為畢生之志,涇州鐵槍王、王舉將軍也在南薰門城樓之上,得知守軍之中有頗多靖勝軍舊卒事敵是為形勢所迫,但胸臆間血性未泯——我家節帥與王舉將軍,特邀血性未泯的靖勝軍舊卒一聚,共御胡虜1
“我周景,曾在桐柏山落草為寇,化平六年為先帥王公所俘,八年先帥歸領靖勝軍,我與靖勝侯養父徐公等人編親衛營為卒——可有人識得我?”周景抓住韁繩,坐在馬鞍上,厲目盯住被圍困在河灘上、亂糟糟一團還沒有徹底放下兵刃投降的守軍,喝問道。
“我範雍,父祖皆為涇州靖勝軍卒,世為王氏家將,可有誰識得我哉?”範雍振聲問道。
侍衛親兵營常編千餘眾,這次為奔襲汴梁,從諸部抽調精銳擴編到兩千眾,徐武江、王憲、範宗奇以及此時已可以說是老將的範雍等人,都緊急編入侍衛親兵營,隨徐懷奔襲汴梁而來。周景、徐勝、徐武坤、徐武良等人早年在靖勝軍之中,只是很普通的基層武吏,名聲不及徐武宣、徐武磧,但他們這一批人乃是桐柏山寇出身,在靖勝軍還是人所皆知——這也不是什麼需要避諱的事。
範、史等家世代為王氏家將,也世代在靖勝軍擔任武吏,這也是靖勝軍舊卒都應該知曉的事情。
“小范爺,可還認得我葛旬1一個老卒走出來,身形枯瘦,身上的皮甲有些鬆垮,鬍子絞得乾淨,但臉皮枯皺,皮盔露出的亂髮都已霜白——他有些難以置信的從擠擠挨挨的亂兵後面走出來,囁嚅朝範雍叫道。
“葛旬叔!真是葛旬叔——你都多大年紀了,怎麼還在軍中?”範雍盯住那老卒看了一會兒,激動的跳下馬來,也不管大多數亂兵還沒有放下兵器,一把抓住老卒的枯瘦如柴的胳膊上下打量,驚訝的問道,“從涇州獄中救出七爺後,你與其他幾人不是都已離開涇州了嗎,怎麼會在軍中,會在這裡?”
“葛孝、葛成!你們快放下兵刃,來見小范爺1
老卒叫人群裡叫了兩名身形瘦小的兵卒出來,跟範雍解釋道,
“從涇州獄中救出七爺後,我是逃往秦州,最初時也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甚是快活,但後來在路上遇到一個女子,攜著葛孝、葛成兄弟二人奄奄一息差點餓死在路上,我嘛一時心軟,就搭夥過起日子。我老葛家打那之後,算是有人過繼香火了,但我實在沒有其他手段養活他們娘仨兒,就又投了軍1
“少帥、七將軍跟我都在楚山,你應該有聽說吧?你怎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