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二章 必經之地,將軍好凶猛,更俗,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蕭幹說道,“既然雍丘已集結數千精銳,還請訶欽將軍即刻派人趕往雍丘面逞兀赤將軍,蕭幹邀請會兵於朱仙驛,以阻賊軍歸途,解汴梁之圍……”

蕭幹遲遲不能拿定主意,就是擔憂徐懷有可能用鄢陵、尉氏等地的賊軍作為誘餌,將他們騙到南側攔截,實際卻率楚山潛襲汴梁的精銳從鄭州與許州之間的空檔穿過,進入嵩山東麓地區,而他們短時間內又無法集結足夠多的精銳進行攔截。

此時得知兀赤在雍丘集結三四千精銳騎兵欲援汴梁,在蕭幹看來,他們實際有更好的選擇。

那就是與兀赤所部在朱仙驛會合,將楚山潛襲汴梁的兵馬直接攔截在京畿地區無法南下,這樣就不用擔心徐懷還能玩聲東擊西、調虎離山的陰謀。

朱仙驛之所以關鍵,與蔡河舊河道(滎陽-鄭州-中牟-朱仙驛)與新渠(汴梁百濟門-朱仙驛)交匯於此,同時又有渠道往東延伸與渦水相接直接相關。

楚山兵馬倘若從汴梁百濟門沿新渠、蔡河主幹流南撤到陳州治宛丘入潁水,朱仙驛是必經之地。

倘若徐懷最終目標是要率楚山潛襲精銳,往嵩山方向穿插,他也需要先率兵馬到朱仙驛以南。要不然,楚山精銳就被水勢還頗為洶湧的蔡河舊道攔住西撤的通道,根本就沒有辦法繞到鄭州、中牟以西、以南區域去。

還有關鍵一點,就是朱仙驛有堰陂截斷蔡河新渠及舊道。

堰陂即堰壩也。

河淮諸多河流,特別是銜接諸天然水系之間開挖的運河,受季節因素影響極大;枯水季時,通常都會因為上游來水不足,致使水流淺緩,不利航行。

而隋唐以來,每年會從東南地區運入上百萬石乃至數百萬石的糧秣、布匹,對維持中原統治

變得極其重要,為保證蔡河諸河流常年都能夠通航,歷朝最常規的做法,就是用土石築壩將河道截斷。

這樣就能保證兩道堰壩之間的河道維持相對較高的、利用通航的水位。

漕船透過這些堰壩時,一般是先卸貨,然後用大型軲轆將舟船透過堰壩兩側的緩坡,拖拽到另一側;當然,也有時會採用分段運輸的方式組織漕運。

雖說以後世目光,截斷河道的堰壩也會大幅降低航運的效率,但在大越立朝之前,卻已經施行數百年。

大越立朝之後,為維持國都汴梁巨量的日常消耗及商貿所需,為了進一步提高往汴梁運輸糧秣的效率,則開始在蔡河等河修建斗門。

斗門也是後世船閘的雛形,簡單的說就是在原先的堰壩基礎上,開挖一座或數座並列的、供漕船透過的水口,安裝巨木為門。

平時斗門關閉,維持河道有較高的水位,等兩側的舟船聚集到一定的數量後,再開啟斗門,供這些舟船快速透過——斗門之上通常覆石為頂,還能保證河道兩側的陸路通道不被中斷。

雖說與後世的複式船閘不能相比,但比單純的堰壩截斷河道,斗門還是先進了許多。

楚山在黃羊湖與明溪河之間修建石閘相隔,保證黃羊湖平時能蓄積足夠量的湖水,威脅敵軍不敢進入明溪河兩岸,實際就是當世斗門營造之法的集大成者。

朱仙驛之所以能成為京畿名聞遐邇的繁榮鎮埠,就是控制蔡河新渠、舊道及渦水上游河道水位的三座大型斗門,都建於朱仙驛左右。

不過,赤扈人第一次南侵時就將朱仙驛附近的三座斗門摧毀,赤扈人第一次南侵撤離之後,汴梁當時來不及修復斗門,又急於恢復蔡河、渦水的航運,就又重新用土石將水門填上,以維持諸河的水位。

也就是說蔡河新渠、舊河道與南下的主幹道,實際是被兩道堰陂截斷的,而這兩道堰陂同時又是人馬往來蔡河舊河道南北、新渠東西兩側的陸路通道——南北往來的舟船,註定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位面交融:我卻在悠閒種田

愛吃肉的嗎丁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