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二章 圍砦,將軍好凶猛,更俗,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與其他地方常見、高而尖的峰嶺地貌不同,西山以峁、塬、溝、谷等地貌為主,屬於典型的黃土高原地形。

以峁命名的通常是指頂部平緩、斜坡陡峭的黃土丘陵;而以塬命名的,則是四周陡峭、頂部平坦的黃土丘臺;一條條山峁、一座座高塬之間,則是縱橫交錯的溝壑。

這種地貌的形成,與億萬年來不斷有狂風將漠北沙土吹來沉積,又不斷被流水沖刷、侵蝕有關。

身旁十數甲卒伺立,徐懷身穿鎧甲與徐武磧等人站在一座無名丘峁之上,放眼望去,只見縱橫疊加的溝壑在腳下延伸。

雖說已經進入三月下旬,但北地的草木還沒有吐出新綠,生命的跡象還埋藏在這片黃土的深處。

灰藍的蒼穹下,一切都是那樣的蒼涼,除了灰黃外,天地之間再無多餘的色彩。

徐懷很快就將凝重的目光重新轉向對面的土塬。

從東面的一條長溝過來,四壁陡峭的那座土塬約有三十餘丈高,平坦的頂部約有百餘畝方圓,烏敕砦就高踞在塬頂斜睨四周一切。

從溝底到塬上僅有一條容三四人並行的土路在陡峭的斜坡間蜿蜒爬行,土路的一側是風雕雨刻了千年之久的懸崖,一側是陡峭的峭壁,荊棘密佈。

烏敕砦作為山胡十三部其之一烏敕部的族塢,規模並不大,砦牆夯土築成,遠遠眺望過去,還能看到雨水侵蝕的痕跡。

烏敕砦雖然不大,但位於距離朔州僅三十餘里的西山之中,背倚白羅衝乃是偏關河上游四大支流之一;而沿白羅衝北進,進入偏關河谷之後再沿河谷西進,乃是從朔州城橫穿西山進入黃河東岸、相對便捷的一條通道。

烏敕部此前就頻頻從西山裡殺出擾襲朔州,意味著已經沒有交涉的可能與必要,而哪怕是為了開啟橫穿西山、前往黃河東岸的通道,徐懷也要對烏敕部用兵,將這顆釘子拔掉。

不過,烏敕部雖說僅有六七百名丁壯,論及實力,在萬里遼闊、千族爭雄的北地完全可以說是相當的微不足道,但烏敕砦位居易守難攻的土塬之巔、居高臨下,烏敕部眾又驍勇兇悍,二月底才正式編為天雄軍第十將(廂)的桐柏山卒真想要強攻,即便是付出相當慘重的代價,也未必就一定能順利將其拔掉。

而西山峁塬溝壑縱橫,爬梁穿谷十數小徑交錯,沿途都有蕃胡砦塢卡在要隘上。

天雄軍第十廂總計才二千三百名戰兵,徐懷怎麼捨得拿他們去硬啃這一座座塢砦

仗不是這麼打的。

強攻烏敕砦傷亡難以控制,那就將其徹底圍死,斷其水源,逼迫其投降;倘若西山之中其他蕃胡出兵來援,他們正好以逸待勞、圍點打援。

當然,更為重要的還是借這個機會,在西山之中建立據點,借圍困烏敕砦的機會,將有限的物資都從朔州城轉移進西山。唯有如此,在風雲突變時,他們才能毫不猶豫的放棄朔州城,將人馬都撤入西山之中,而不是困守沒有糧食來源、也註定不可能會有援兵的朔州城。

此時在烏敕砦的山腳,拒馬結合柵牆形成數道障礙,在障礙後填以甲卒,用硬弓強弩及大盾,封鎖烏敕部族人下山的通道,但這僅僅是其次。

在距離烏敕砦三五百步不等的長溝之中,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桐柏山卒用削尖一頭的圓木,擇地修建了三座堅固柵寨,將烏敕砦徹底圍困起來。

西山裡樹木稀少,一座山頭可能就只有十數棵能用的樹木。

徐懷便將城裡兩千健壯的胡族婦女都動員起來,更多範圍的去砍伐樹木用以築寨;同時還將朔州里的屋舍拆除,用騾馬將一根根樑柱拖入山中。

這時候有兩道身影,從烏敕砦的南牆翻出,從更為陡峭、幾乎是垂直懸崖的南坡縋繩進入亂石密佈的深溝之中,然後往南面的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從尚公主開始

學著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