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四章 父命難違,將軍好凶猛,更俗,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到嘉州也才半年辰光,之前在制司主簿司任吏,名不見經傳,僅僅是對邛崍山略有所聞,得使君錯愛,遣來嘉州為朱司戶、二公子效力……”蘇求承說道。
“你什麼時候接到京襄的命令,說凡事要聽我們號令的?”朱桐好奇地問道,“我們半個月前在荊州是跟徐懷碰過面,但我們可什麼都沒有答應啊,會不會當中有什麼誤解,又或者徐懷早就改變了主意,但最新的令函還沒有傳到你手裡?”
“近期確無新的令函傳來,我之前接到的令函,乃使君一個月前親筆所書,當然才剛剛知道朱司戶外放黎州之事,”
蘇求承重新將制司令函從袖囊裡取出,遞給朱桐驗看,說道,
“使君在此前命令要求我等在嘉州,唯朱司戶馬首是瞻,也猜測二公子有可能會陪同朱司戶西進。至於後續為何沒有新的令函傳來,求承以為使君早就料定朱司戶、二公子乃是深明大義之人,口頭上答不答應,並不妨礙我等聽從朱司戶與二公子的命令列事。”
朱桐無法驗證京襄制司印籤的真偽,但徐懷的筆跡還是識得的。
他開啟蘇求承遞過來的令函掃了一眼,苦笑道:“你們這是想要吃定我們啊?”
“二公子言重了,”蘇求承說道,“我在制司任事時,早聽說二公子為酬壯志、不拘小節,與使君乃同道之人。求承以為,這是對二公子的認可、認同……”
朱桐揮了揮手,表示說不過蘇求承,又問道:“現在黎州什麼情況?你們應該知道黎州千山萬水,諸蠻雜居,真想要有什麼大的作為,一兩百人恐怕是不抵什麼用啊?”
蘇求承率隊與契丹探路人馬接觸上之後,就留在嘉、黎等地沒有離開,一方面對邛崍山、大渡水等地進行更詳細的探索,初步與青羌、烏蠻諸部以及嘉州地方嘗試接觸,蒐集更多的情報資訊,一方面在嘉州建立貨棧,建立初步的商貿網路。
朱桐問及這些,蘇求承也都具實相告:
“原嘉州之南的邛部川隸屬於大理國境,但受山川阻隔,邛部諸蠻對大理國向來不順服,與蜀地交往更為密切,於嘉寶年間就陸續歸附大越,劃入黎州羈縻之地,而嘉州以西則是青羌諸部世居之地——總體而言,黎州較大部族可分為十二姓,大渡水沿岸分佈五姓。雖說諸部首領世襲州職,內部也互不統領,但與嘉州商貿往來較為密切,偶有生蠻躁動,朝廷亦令襲承州職的部族征討,近幾十年來大體沒有大的變故。就當下而言,朱司戶與二公子入邛崍山無需有太大的動作,當務之急是沿大渡水建立郵驛……”
大渡水流急灘險,不利行盤,經過半年的探索,目前所勘定翻越邛崍山南麓群嶺、西接打箭爐的通道,是從嘉州龍游縣出發,沿大渡水北岸西進,抵達九黎鎮之後,則往西北翻越群嶺,直到打箭爐,全程約五百里,多為荒僻野徑。
一支百餘人馬的商隊,馱運商貨走完全程,再順利也需要十天左右的時間,不可能風餐露宿,晝夜都暴露在荒山野嶺之中——就算不考慮盜匪劫掠以及沿途所遇到蠻獠部族起貪念,人與牲口也承受不住。
因此第一步,其實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沿路設立八到十二座的大小驛站。
唯有建立完整的郵驛體系,除了叫人馬能在中途得到休整、不至於過度消耗外,也將對沿途盜匪分佈有更好的掌握,提前進行偵察,遇到盜匪出動,可以及時避入驛站抵擋,也能與附近的蠻獠諸部搞好關係。
也唯有先建立郵驛體系,後續更大規模的棧道修建才有可能推進下去。
京襄是沒有辦法直接去做這件事的,青羌諸部壓根就不會理睬京襄,都不知道京襄是賣哪顆菜的。
唯有朱芝、朱桐兄弟假借朝廷的名義推動,京襄提供必要的人力與物力支撐,並在建成郵驛體系後實際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