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得卿兄弟,天下不足平也
李奉先字孔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章 得卿兄弟,天下不足平也,模擬人生:皇帝養成計劃,李奉先字孔明,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儒默默的瞥了一眼被劉辯時刻掛在腰間的酒壺,赧顏一笑,旋即亦步亦趨的跟在劉辯的身後向城下走去。
楊修與李儒並肩,落後於劉辯半個身位,卻見他皺眉沉思了片刻,旋即淡淡的開口說道:“聽聞劉幽州自打署理幽州以來,愛民如子,政績斐然,頗有名望,您何不修書一封,將他招來倚為臂助呢”
楊修所言之劉幽州,名為劉虞,其人乃是東海恭王劉僵的後裔,丹陽太守劉舒之子。
用後世的話來說,劉虞絕對是根正苗紅一般的存在,遠比中山靖王之後要名正言順得多。
劉辯聞言,默默的與李儒對視了一眼,見李儒在聞言之後,竟露出了一抹嗤之以鼻的表情,於是他亦並未急於做出回應,而是皺眉陷入了沉思之中。
李儒深知劉辯是在等待著自己的意見與看法,於是當即直言不諱的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道:“劉幽州的日常生活簡直可以用窮奢極欲來形容,他老人家對異族的懷柔政策,於漢家百姓而言卻是何等的殘忍”
“一味的懷柔便意味著一味的驕縱,劉伯安身為幽州牧,卻年年向匈奴奉以錢糧物資,這樣的幽州牧,不提也罷。”
李儒在提及劉虞的時候,言語中充滿了不屑一顧與嗤之以鼻。
劉辯顯然是被李儒給說動了,他的想法大概跟李儒差不多。
“若劉伯安果為赤膽忠心之臣,那麼在朕率眾途徑廣陽郡時,他又怎會穩居薊縣而不出呢”劉辯淡淡的說道。
劉辯說著,忽然無奈的輕嘆一聲,道:“算了,不去想他了,靠人不如靠己,值此亂世,除了自己,誰都靠不住。”
“陛下聖明。”
李儒微微躬身向劉辯行了一禮。
楊修默默地點了點頭,沒有再輕易開口。
劉辯轉身笑呵呵的拍了拍李儒和楊修的肩膀,道:“玄菟百姓大多聚居於高句麗城內,高句麗初定,還需張榜安撫百姓,此事還需爾等親自來辦,這段時間便辛苦你們了。”
“此乃優分內之事,不敢言苦。”李儒躬身而退。
楊修無奈的長嘆一聲,向劉辯拱了拱手,不情不願的與李儒一同告辭而去。
李儒欠了劉辯一個天大的人情,如今根本沒得選擇,因此只能被動認主,但楊修的心中卻仍舊抱著一絲僥倖心理,他的心中存了一份靜觀其變的心思,若劉辯趁勢做大,他再拜主也不遲,若劉辯在滾滾亂世洪流中不幸折戟沉沙,他亦可以憑藉弘農楊氏嫡系子弟的身份另投他門,因此,楊修並不急於拜劉辯為主。
待李儒與楊修離開之後,劉辯亦拖著疲憊的身體向玄菟郡太守府走去。
別看玄菟郡地廣人稀,但這裡的太守府卻被前幾位玄菟太守修建的極其富麗堂皇,太守府內多有逾越之處,府內雕樑畫棟,奇石異珍應有盡有,其建築面積、家居陳設足可與大漢的諸多王府相媲美。
入府後,劉辯直奔後宅而去,進入內室後,他倒頭便睡,再次醒來時,已是第二天巳時三刻。
柴紹在二門外請人代為通傳:“宇文成都已將四城收入彀中,如今已經在班師回朝的路上,再過半個時辰左右,便可率軍抵達城下。”
劉辯聞言,連忙穿戴一新,快步前往二門面見柴紹,在確認了宇文成都即將班師回朝的訊息之後,他當即召集城內文武官吏,出城十里,迎接宇文成都凱旋而歸。
想起柴紹在二門外焦急等待自己時的模樣,劉辯無奈的長嘆一聲,暗道:“沒有宦官隨扈在側,的確多有不便啊。”
過了二門,便是後宅,唐姬與劉辯在後宅居住生活,而柴紹身為男性,不敢越過雷池半步,故而才會發生剛剛那一幕。
正當此時。
前方忽然捲起滾滾煙塵,劉辯見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