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奉先字孔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七章 李儒之謀,模擬人生:皇帝養成計劃,李奉先字孔明,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儒手搭城垛,右手食指和中指在城垛上繞有節奏的敲擊著,良久之後,見柴紹與張巡等人聯袂而來,他才側頭看向劉辯,緩緩開口道:“優有兩策,恭請聖聽。”

“文優但講無妨,朕願洗耳恭聽。”

劉辯深知李儒即將說的是事關己方勢力發展的大計,於是鄭重的點了點頭。

“上策為陛下可先率軍屯兵侯城,待公孫升濟與金萬勝激戰正酣之際,陛下再親率一支偏師,直取百里之外的遼東郡治襄平城,襄平定而遼東安,優料想,遼東軍在得知襄平城失守之後,必定軍心大亂,屆時,公孫升濟兵敗,而金萬勝則會安然無恙的引軍退回樂浪郡。”

“此乃穩妥之策,無需犯險。”李儒說道。

劉辯聞言,默默地點了點頭,示意李儒繼續往下說。

李儒點了點頭,繼續說道:“下策為陛下率軍走小路,藏兵於西安平數十里之外,待公孫升濟與金萬勝激戰正酣之際,大軍齊出,攻其不備,或可起到一箭雙鵰之奇效。”

“若此戰獲勝,陛下可一戰而得兩郡之地,將遼東與樂浪盡收囊中,自此之後,遼東以北再無戰事,陛下身後亦再無後顧之憂。”

張巡聞言,皺了皺眉,側頭看向負手立於城頭目視前方一言不發的劉辯,不無擔憂的說道:“此策過於激進,一旦失敗,後果將不堪設想。”

見劉辯在聞言之後,仍是一副無動於衷的模樣,於是楊修緩緩開口道:“雖然公孫升濟多行不義之舉,但他表面上仍為漢臣,若陛下趁其與三韓激戰正酣之時,貿然出手,恐會落人口實,於陛下名聲不利。”

“名聲”

劉辯聞言,終於說話了,他側頭看向楊修,道:“若朕揮師戡平內亂,則青史於朕而言,只有稱讚,沒有惡言,若朕實力不濟,最終死於賊眾之手,名聲於朕而言,又有什麼打緊的朕一生經歷了這麼多的苦難,又何須去在乎別人的看法”

楊修聞言,訕訕一笑,躬身行禮道:“陛下所言極是,修受教了。”

士人總喜歡拿名聲之類的詞兒來給帝王的身上套一副枷鎖,而當帝王憑藉自身的手腕和能力,成功跳出這套枷鎖時,士人便立時無計可施了。

劉辯當即下旨召回南霽雲與雷萬春,旋即開始整軍備戰,決定走一招險棋。

“此戰若勝,則大勢初定,此戰若敗,朕便率卿逃亡漠北,伺機再戰。”

劉辯說罷,揮拳重重的砸向城垛,目光中露出一抹難以掩飾的堅定之色。

五日後。

金萬勝率軍直抵西安平城下,望著旌旗招展的西安平城頭,他眯了眯雙眼,皺眉陷入了短暫的沉思之中。

良久之後。

金萬勝豁然睜開雙眼,死死的盯著城頭方向,道:“城頭旌旗招展,似有伏兵,我等定當多加留意,以防有詐。”

裨將聞言,默默地湊上前來,道:“再往前走便是番汗,若公孫老賊憑藉番汗堅城之利,不與大軍放行,屆時大軍將有負面受敵之危。”

金萬勝聞言,默默地點了點頭,道:“說說你的看法,但說無妨。”

“何不揮師攻下此城,以作有備無患之選。”

裨將侃侃而談道:“待大軍成功透過番汗之後,明公再將此城奉還給公孫老賊便是,若大軍在番汗城下受阻,明公亦可憑藉此城與公孫老賊進行一番周旋,多一項選擇,總好過被動受制於人。”

“嗯。”

金萬勝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看過三體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金萬勝與公孫度之間的問題,應該被歸納於黑暗森林法則的範疇,雙方對彼此不夠了解,甚至於對彼此多有猜忌之心,因此雙方自然而然的便都生出了先下手為強的心思。

在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模擬人生:皇帝養成計劃

李奉先字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