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忠貞之士
李奉先字孔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七章 忠貞之士,模擬人生:皇帝養成計劃,李奉先字孔明,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冀州。
清河國,東武城。
劉辯一行自幷州一路向西,入冀州,直達東武城下。
劉辯此番前來是為了見一個人,常侍趙忠臨死前,曾有遺言:若陛下不幸遭遇困境時,可前往東武城尋求庇護,趙苞乃忠貞之臣,而其子趙晨亦為忠厚之人,若陛下前往投奔,他定會竭盡所能的助陛下脫離險境。
趙苞是趙忠的從弟,二人是堂兄弟關係。
趙苞絕對稱得上一個心懷百姓的好官,治理廣陵令時,吏治清明,將廣陵治理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遷遼西太守之後,趙苞遣人迎接母親與妻子一同前往遼西生活,不想途中竟然遭遇了南下寇邊的鮮卑人,聽聞鮮卑南下寇邊,趙苞親率步騎兩萬,與鮮卑人在城外展開了對峙。
鮮卑人見狀,欲以其母為質,迫使趙苞率軍投降。
趙苞望著被扣為人質的母親嚎啕大哭道:兒子本是一片好心,欲以微薄的朝廷俸祿奉養母親,不想卻害了母親,入仕為官前我是您的兒子,而入仕為官之後我卻是朝廷的臣子,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兒子不敢因私廢公,若因此而害了母親,縱然萬死,也不能抵其罪也。
趙母聞言,不以為忤,反而歡喜,遂大義凜然的說道:“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顧,以虧忠義。昔王陵母對漢使伏劍,以固其志,爾當勉之。”
趙母以陵母伏劍的典故,激勵趙苞。
趙苞聞言,當即指揮大軍向鮮卑人發起了進攻,將士感念趙苞忠義,無不奮勇死戰,破賊之後,趙苞命人收斂遇害的母親與妻子,遂自絕於母親墳前。
趙苞死後,其子趙晨無心入仕,於是變賣家產,帶著妻兒回到東武城做起了不問世事的富家翁。
劉辯從懷中取出一塊玉佩,遞給柴紹,道:“攜此玉佩,前往趙府面見趙晨,待他看到玉佩之後,自會出城與朕一見。”
“諾。”
柴紹應聲而去。
自從斬殺華雄之後,劉辯一行在趕路的時候,再也沒有了先前那種被人追趕的緊迫感,各路諸侯紛紛率軍前往虎牢關與董卓進行會戰,如此一來,反倒是為劉辯一行減輕了不小的壓力。
大約過了一炷香的時間。
柴紹去而復返,身後還跟著一位大腹便便的富家翁,此人便是趙晨。
待二人來到近前,趙晨十分笨拙的滾鞍下馬,旋即快步來到劉辯的面前,顫聲問道:“來人可是陛下嗎”
劉辯慘笑一聲,翻身下馬,行至趙晨的面前,拉著他的手沿著護城河散起了步,道:“董賊亂政,擅行廢立,將朕貶為弘農王,而後還不死心,竟欲遣人鴆殺於朕。”
劉辯說著,笑呵呵的向身後的李儒努了努嘴,遂又拍了拍掛在腰間的酒壺,道:“酒壺還在這裡呢。”
趙晨聞言,一臉懵逼的眨了眨眼,忽覺自己的腦袋有點不夠用了。
“朕此番前來,是想看看你們趙氏一脈是否還有忠貞之士”劉辯說道。
劉辯話音落後,卻聽撲通一聲,趙晨不假思索的跪倒在地,抱拳行禮道:“晨雖為草芥,卻不敢忘卻忠君之心,陛下但有差遣,臣定萬死不辭。”
劉辯聞言,滿意的點了點頭,遂伸手將他給攙了起來,道:“如今朕的身邊正缺一批人手,不知趙氏可願忍痛割愛啊”
趙晨聞言,不假思索的點了點頭,道:“臣這便命人去燒了莊子,往後的日子,臣願隨扈陛下身側,為陛下牽馬墜蹬。”
“行事尚不明朗,朕豈能害你與我一同遭罪”
劉辯感到萬分感動的同時,又不忍將忠心耿耿的趙晨拖下水,於是十分委婉的拒絕了他的提議。
趙晨目光堅定的看著劉辯,態度堅決的說道:“臣家中尚有一子,可承繼家業,便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